一种可折叠式便携井盖抬升装置
高滕飞 万宝宝 王璐璐 姚开军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沭供电公司 山东临沭 276700
0 引言
井盖作为电力、电信及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防护部件,在日常运维和应急抢修中需要频繁开启。然而,现有人工撬动方式劳动强度大,且伴随腰部损伤、砸伤等职业风险;在紧急作业中,还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现有市场上的井盖抬升设备多为固定式结构,重量大、通用性差,仅适用于特定尺寸井盖,难以满足现场多样化作业需求。随着电力行业安全、高效、绿色化运维理念的推进,研发一种便携、可适配、多场景安全作业的机械化抬升装置已成为迫切需求。本文在分析作业需求和现有技术局限的基础上,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可折叠式便携井盖抬升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和智能控制策略,通过实验验证其在结构强度、动力性能、适配能力与安全防护方面的综合优势,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技术方案。
1 设计方法与系统构成
1.1 总体设计思路
装置功能被分解为支撑、动力、传动、调节、控制五大模块,遵循轻量化、可折叠、多适配、安全可控的设计原则。各模块在完成独立性能测试后进行系统集成,确保装置在不同作业环境中均具备稳定性与可靠性。
1.2 模块化设计方案
1.2.1 支撑模块
通过材料对比试验,选取6061 铝合金作为框架材料,实现重量、承载与成本的平衡。框架采用三点铰链 + 卡扣折叠结构,尺寸可由 120cm× 80cm收纳至 80cm× 50cm× 30cm 50 0 次折叠循环后结构无显著磨损, 200kg 静载下最大变形量为 2.3mm 。
1.2.2 动力模块
动力系统由伺服电机与行星减速箱组成,传动比 1:10,最大牵引力达2200N 。供电采用12V/10Ah 磷酸铁锂电池与AC220V 双模式,电池模式续航4.5h,外接模式可持续运行。双电源切换响应时间0.5s,确保连续作业。
1.2.3 传动模块
采用两组动滑轮与三组定滑轮组合,实际省力倍数 4.1–4.3 倍。牵引绳为直径 8mm 高强度尼龙绳,断裂强度 ≥5000N ,100 次循环后磨损率1.5% ,传动效率保持 95% 以上。
1.2.4 调节模块
配置 L 型井盖钩与托板式钩两种牵引机构,通过快拆接口实现 ≤10s 更换。横撑丝杆调节结构可在 30-100cm 间连续调整,适配 95% 以上常见井盖尺寸,适配测试成功率 100‰ 。
1.2.5 控制模块
基于 PLC(S7-1200)与 C++ 语言实现“ 速度–张力” 闭环控制。张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牵引力,超出 3000N 时自动停机。定位误差 ≤± 1.2mm ,调速范围 0-5cm/s ,响应时间 0.3s
2 工程实现与性能验证
2.1 实验方法
实验包括静载与折叠循环试验、动力输出与续航测试、牵引力与磨损率评估、尺寸适配性试验以及控制系统响应测试。静载试验验证框架承载能力;折叠循环试验检验铰链与卡扣耐久性;动力测试在 100kg 负载下测量牵引力与续航时间;磨损率评估通过显微测量绳体磨损深度;适配性试验覆盖10 种典型井盖;控制测试在模拟与实物工况下测量定位精度与响应时间。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支撑模块在 200kg 静载下结构稳定,折叠/展开平均耗时分别为 48s 和42s。动力模块在电池模式下可连续抬升 100kg 井盖4.5h,外接电源模式8h无性能衰减。传动系统在各负载下的省力倍数稳定,磨损率低于设计上限。
调节模块实现所有测试井盖的稳定抓取,无滑脱。控制模块在实测中张力超阈值保护触发准确,定位误差远低于± 2mm 目标值。与人工撬动相比,单次操作时间缩短约 70% ,且作业过程中无职业伤害事件发生,显示出显著的效率与安全优势。
2.3 工程应用验证
该装置已在临沭县供电公司检修与抢修任务中投入使用。在10 余次应急作业中,单人即可完成井盖抬升与移动,平均用时45s,现场反馈显示作业安全性与效率显著提升,且无需额外人工协作。
图1 可折叠式便携井盖抬升装置最佳方案系统图

3 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
3.1 创新要点
本研究在结构设计上引入6061 铝合金与折叠力学结合的轻量化方案,使装置在满足高承载要求的同时可单人携带,显著提升了机动性。在动力与适配方面,构建了双供电系统并配合可更换牵引机构,实现了从狭窄井室到大型盖板的多场景适用。控制层面,融合PLC 与张力传感器的闭环算法,使抬升过程具备实时监测与主动防护能力,为复杂工况下的安全作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3.2 推广与应用前景
该装置不仅适用于电力运维,还可推广至市政工程、通信运维等领域。未来与智能运维系统结合,可实现远程控制与状态监测,并拓展至井盖状态检测等多功能模块,推动跨行业作业模式升级。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设计并验证了一种可折叠式便携井盖抬升装置,在结构轻量化、动力性能、适配能力和安全控制等方面均达到预期指标。工程应用表明,该装置可显著降低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提升运维效率。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材料与控制算法,引入远程与智能检测功能,推动装置向无人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为电力及市政运维的安全高效提供持续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宋金睿,王翔,朱国海,等.可自动升降的道路排水井盖[J].中国科技教育,2020,(08):26-27.
[2]徐林.城市道路检查井井盖问题分析及优化措施研究[J].市政技术,2025,43(02):138-144+189.DOI:10.19922/j.1009-7767.2025.02.138.
[3]林劭峰,沈一逸,沈根强.便捷式电力井盖装置的智能化设计与故障维护[J].电力设备管理,2025,(02):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