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境外党建和宣传策略研究

作者

王凯旋

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重大实践平台,截至 2025 年,中国已与 150 多个国家和 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覆盖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地区。随着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境外党建和宣传工作成为确保企业正确政治方向、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举措,承担着传播中国理念、展示中国形象、凝聚中外共识的重要使命。

二、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境外党建和宣传的现状与挑战

2.1 宣传现状

2.1.1 平台建设初步成效

目前,部分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立了境外党建和宣传平台。例如,利用 Facebook、Twitter 等国外社交媒体账号,及时传播党建工作成果、中外员工交流活动等信息。一些企业还尝试运用短视频平台,如 TikTok,制作发布党建微视频,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党建工作风貌。

2.1.2 内容形式逐渐丰富

在宣传内容上,增加了中外员工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文化交流活动等内容,注重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当地社会发展相结合。例如,部分企业在境外开展“党建+公益”活动,通过资助当地教育、医疗项目,展现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融入党建元素,提升党建宣传的亲和力。

2.2 主要挑战

2.2.1 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壁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差异显著,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客观存在。部分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党建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有关内容难以被当地受众理解和接受。

2.2.2 新媒体传播能力不足

一方面,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宣传人员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有限,难以制作出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具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例如,在短视频制作方面,存在画面质量差、剪辑粗糙、缺乏创意等问题,导致视频传播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对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受众需求研究不够深入,宣传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不同平台的用户群体差异较大,如 Facebook 用户更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深度,TikTok 用户更倾向于轻松有趣的短视频内容,但部分企业在不同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基本相同,无法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2.2.3 境外党建工作的特殊性限制

境外党建工作面临复杂的主客观环境约束,需严格遵循“五不公开”原则(不公开党组织架构、不公开党员身份、不公开党内会议内容、不公开党的理论学习细节、不公开党建工作具体部署)。这一原则是基于部分国家政治制度差异、法律限制及社会敏感度的现实考量,例如在东南亚某国,当地法律对境外企业参与政治活动存在严格限制,若直接公开党建工作细节可能引发合规风险。此外,部分国家对中资企业存在“政治化”质疑,公开党建信息可能被别有用心者曲解为“意识形态输出”,导致项目推进受阻。因此,如何在“五不公开”框架下实现党建宣传的“软着陆”,既避免触碰当地政策红线,又能有效传递党建引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理念,成为境外党建和宣传的独特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境外党建宣传的策略探讨

3.1 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构建多元传播矩阵

进一步完善企业官方网站党建专栏的内容架构,增加英文翻译、互动功能,设置在线留言、问答板块,及时回应受众关切。加强社交媒体账号的运营管理,制定科学的发布计划,提高内容更新频率,增强与粉丝的互动交流。例如,定期开展线上投票、问答抽奖等活动,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粘性。

3.2 推进内容创新,增强宣传吸引力与感染力

3.2.1 坚持内容本土化

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特点、受众需求和接受习惯,将宣传内容与当地文化元素相结合,实现内容的本土化表达。例如,在阐释党建引领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时,可结合当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升级等民生需求,展现党建工作在推动企业履行海外社会责任中的作用。如中国电建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开展“党建 + 民生工程”,由项目党支部牵头为当地村庄打井取水、修建乡村道路,并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开设职业技能培训工坊,培养属地化技术工人超 300 人,相关实践通过当地语言媒体宣传后,被埃塞俄比亚联邦政府纳入“中埃产能合作民生示范案例”。

3.2.2 丰富内容表现形式

运用多样化的内容表现形式,如短视频、动漫、H5 页面等,增强宣传内容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制作党建微故事短视频,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原型,展现党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创作党建主题动漫作品,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传播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设计互动式 H5页面,让受众参与党建知识问答、虚拟党建活动等,提高受众的参与感。

3.3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新媒体传播能力

3.3.1 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选拔政治素质高、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员组成专业的党建和宣传团队。加强对宣传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新媒体技术、跨文化传播、国际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邀请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国际传播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为宣传人员授课,分享实践经验和前沿知识。

3.3.2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和宣传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宣传人员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对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宣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推广。同时,为宣传人员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如晋升机会、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4 深化国际合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3.4.1 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参与当地政府公共事务、支持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强与当地社会的融合度,为党建和宣传工作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例如,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培训中融入党建和企业文化元素,提高当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对党建工作的认知度。

3.4.2 开展人文交流活动

以人文交流为桥梁,促进中外文化互鉴,为党建和宣传工作奠定文化基础。组织开展中外员工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中国文化节、当地文化体验活动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通过文化交流,让当地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根基和价值理念,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隔阂。同时,邀请当地文化界人士、学者等访问中国,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和党建工作成效,通过他们的视角传播中国声音。

四、结论

新媒体时代为“一带一路”境外党建和宣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推进内容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深化国际合作,是提升“一带一路”境外党建和宣传实效性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策略。在实践中,需要充分认识新媒体传播规律,尊重沿线国家的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特点,坚持本土化、差异化的宣传原则,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开展党建和宣传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政治保障。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境外党建和宣传工作需要持续探索创新,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华,陈琳.“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央企业高质量海外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企业党建创新成果,2023(12):1-8.

[2]王强.海外党建——“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动力[J].党建,2016(8):25-27.

[3]张阳.数字时代“一带一路”电影的国际传播:范式演变、价值转向与路径纾解[J].电影研究,2024(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