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背景下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改革的困境与突破策略研究
袁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一、引言
在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数智化以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性,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体育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传统体育课堂评价多侧重结果,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表现。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持续监测与反馈,契合数智化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然而,在数智化背景下推进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改革,面临诸多挑战。深入探究其困境与突破策略,对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数智化背景下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一)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推进,数智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需紧跟时代步伐。数智化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多维度数据,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有助于体育教育更好地融入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局。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起点、兴趣、能力各不相同。数智化背景下的过程性评价,可借助智能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教师依据评价结果,能够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
(三)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
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的滞后性,使得教师难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数智化过程性评价能够实时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评价数据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可自动化处理部分评价工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教学效率。
三、数智化背景下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改革的困境
(一)技术应用层面的困境
设备与系统兼容性问题:目前市场上体育课堂数智化评价设备种类繁多,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在数据接口、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差异,与教学管理系统的兼容性不佳。例如,部分心率监测手环采集的数据无法直接导入学校教学评价平台,需要人工二次录入,不仅增加工作量,还易出现数据误差。
操作复杂性与技术门槛:数智化评价设备和软件的操作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对于部分年龄较大或技术基础薄弱的体育教师而言,学习和掌握难度较大。如数据分析软件的复杂操作界面和专业术语,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困惑,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设备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复杂多变,数智化设备在户外或运动场景下,易受天气、运动干扰等因素影响,导致设备信号不稳定、数据采集不准确。例如,GPS 定位设备在高楼林立的校园环境中,可能出现定位偏差,影响学生运动轨迹数据的准确性。
(二)数据管理层面的困境
数据采集的片面性:当前数智化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运动生理数据的采集,如心率、运动步数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团队协作等非量化信息采集手段有限。单一的数据类型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限制了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度。
数据整合与分析难度大: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系统和设备中,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整合平台。学校普遍缺乏专业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人才,教师也缺乏数据分析能力,难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无法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为教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隐患:学生的体育学习数据包含个人健康信息等敏感内容,在数据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部分学校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不到位,存在数据泄露、篡改的隐患,可能引发学生隐私泄露问题,影响家长和学生对评价改革的信任。
(三)评价理念与实践层面的困境
传统评价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 “重结果、轻过程” 的评价观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和学生习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标准,对数智化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评价改革的推进。
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不完善:数智化背景下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不同学校、教师在评价内容、方法和权重设置上差异较大,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和权威性。同时,评价指标未能充分体现数智化技术的优势,无法精准衡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
师生角色转变困难:在数智化过程性评价中,教师需要从传统的评价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要更加主动地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然而,教师缺乏相关培训,对新的评价模式适应缓慢;学生也因长期依赖教师评价,缺乏自主评价能力和意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开展自我评价和互评活动。
四、数智化背景下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改革的突破策略
(一)优化数智化技术应用
加强设备与系统兼容性建设: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联合设备供应商,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推动数智化评价设备与教学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鼓励学校采用集成化的评价解决方案,减少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分析,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降低技术操作门槛:设备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应简化数智化评价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流程,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配备详细的操作指南和视频教程。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设备使用、软件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建立技术支持团队,及时解决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升设备稳定性与环境适应性:加大对数智化评价设备研发的投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例如,开发适用于户外体育教学场景的高精度定位设备和防水防摔的智能穿戴设备。学校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升级,确保设备在复杂教学环境下稳定运行。
(二)强化数据管理与应用
完善数据采集体系:拓展数据采集维度,除了生理数据,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自评互评量表、学习日志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团队协作等非量化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智能分析,如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分析学生的动作规范程度和课堂参与度,实现多维度数据采集,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
构建数据整合与分析平台:学校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整合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产生的多源数据。引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教师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同时,培养教师的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据分析培训,使其能够运用数据优化教学决策。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学校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规范和流程。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对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未经授权不得随意泄露。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家长和学生对评价改革的信任。
(三)创新评价理念与实践
更新评价观念: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研讨会、案例分享等活动,加强对数智化过程性评价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转变传统评价观念,认识到过程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改革实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数智化过程性评价模式,形成良好的改革氛围。
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一线教师等,结合数智化特点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制定统一、科学的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涵盖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并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细化和调整。明确各项指标的评价方法和权重,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具有可比性。
五、结论
数智化背景下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改革是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尽管改革面临技术、数据、理念等多方面的困境,但通过优化数智化技术应用、强化数据管理与应用、创新评价理念与实践等策略,能够有效突破困境,推动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未来,随着数智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还需持续探索和完善体育课堂过程性评价模式,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充分发挥数智化评价的优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郝光安,赫忠慧,安钰峰,等.新质生产力引领大学体育教育数智化革新与转型:北京大学的创新实践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4,58(12):1-10.
[2]王镤,曾煜民.数智技术赋能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体系、功效与策略探赜[C]//国际班迪联合会,国际体能协会,中国班迪协会.2024 年第一届国际数字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上).南方科技大学;,2024:43-49.
课题: 校级课题“数智化背景下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25044) 阶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