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工体育社团的职业健康促进功能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岳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劳动者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健康风险日益加剧。长时间的坐姿工作、过度的加班以及精神的高度紧张等因素,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心血管疾病以及心理焦虑等职业健康问题频繁出现。职业健康不仅关乎劳动者个人的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而且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职工体育社团作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内部自发形成的群众体育组织,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组织各类体育活动,职工体育社团能够引导职工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缓解工作压力,调节心理状态。然而,目前职工体育社团在职业健康促进方面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缺乏系统的功能体系构建。深入研究职工体育社团的职业健康促进功能体系构建,对提升职工职业健康水平、完善企业健康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工职业健康现状与体育社团的作用

(一)职工职业健康面临的问题

身体机能下降:现代工作模式中,许多职工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如办公室职员久坐办公、工厂工人重复机械操作等,导致肌肉劳损、关节僵硬等问题。同时,缺乏规律运动使得职工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身体柔韧性逐渐下降,增加了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激烈的职场竞争、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给职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职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行业职工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比例高达 40% 以上 。

职业疾病风险增加:一些特殊行业的职工,如化工、采矿、建筑等行业,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处于恶劣工作环境中,面临着更高的职业疾病风险,如尘肺病、皮肤病、噪声性耳聋等。此外,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视力下降、鼠标手等问题,也成为现代职工常见的职业健康困扰。

(二)职工体育社团在职业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增强身体素质:职工体育社团通过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跑步等,为职工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平台。定期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改善职工的身体机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身体柔韧性,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

缓解心理压力:体育活动具有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职工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能够暂时脱离工作压力,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释放紧张情绪,缓解心理焦虑。团队运动还能促进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交互动,改善人际关系,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提升健康意识:职工体育社团通过举办健康讲座、运动知识培训等活动,向职工普及健康知识和科学运动方法,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社团内积极健康的运动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的生活方式,促使职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职工体育社团职业健康促进功能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组织管理要素

健全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确保职工体育社团顺利运作的根本。涵盖社团章程、活动组织体系、会员管理机制、财务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明确社团的宗旨、目标、组织架构及运作流程,规范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会员的权利与义务,保障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

专业的管理团队:具备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的团队对于社团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管理团队成员应涵盖体育专业人员、组织管理人才以及志愿者等,负责社团的活动策划、组织协调、资源整合以及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合理分工与协作,可以显著提升社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社团的活动效果、会员参与度、职业健康促进成效等进行定期评估。通过评价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社团发展策略,不断优化社团的职业健康促进功能。

(二)活动开展要素

多元化的体育活动设计:基于员工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职业特性,制定一系列多元化的体育活动项目。除了传统的球类、田径类项目,还可引入瑜伽、太极、健身操等适宜不同人群的运动项目,以满足员工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同时,定期举办体育竞赛和趣味运动会,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健康知识的传播活动:组织健康讲座、健康咨询、运动康复培训等,邀请医学专家、健身教练等专业人士,向员工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科学运动方法和疾病预防措施。通过知识传播,提高员工的健康认知水平,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心理疏导活动的开展:实施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状态。针对不同员工群体的心理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方案,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资源整合要素

人力资源:企业需整合内部及社会人力资源,涵盖专业体育人才、医疗人员、志愿者等多元群体。倡导职工中体育爱好者及专业运动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指

导工作,并邀请外部专家提供专业指导,以确保社团发展的人员支持。

物力资源:企业应合理配置体育场地与器材等物力资源。利用企业现有设施如健身房、操场等作为社团活动的场地;同时,通过与外部体育场馆合作,拓展活动空间。此外,配备必需的运动器材及安全防护设备,以保障活动的顺畅进行。

财力资源:企业需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以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资金来源包括企业拨款、会员会费、社会赞助等。同时,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分配资金,提升资金运用效率。

四、职工体育社团职业健康促进功能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结合企业实际和职工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团管理制度。明确社团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活动流程和会员权益,确保社团运作有章可循。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适应社团发展的新要求。

培养专业管理团队: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等方式,提高管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鼓励管理团队成员参加体育管理、健康促进等相关专业培训课程,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管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活动参与度、健康促进成效、会员满意度等关键指标。通过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的评价方法,对社团工作进行周期性的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系统总结经验与不足,调整工作策略,以持续提高社团的管理效能和服务品质。

(二)丰富活动开展形式

创新体育活动内容:结合职工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为长期伏案工作的职工设计颈部、腰部放松操;为压力较大的职工组织户外拓展训练等。同时,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如飞盘、腰旗橄榄球等,增加活动的吸引力。

拓展健康知识传播渠道:除传统的讲座、培训形式外,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健康知识传播活动。制作健康科普短视频、开设线上健康课程,方便职工随时随地获取健康知识。建立健康知识交流群,鼓励职工分享健康经验和心得。

强化心理疏导服务: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服务。在组织内部成立心理辅导小组,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员工志愿者担任心理辅导人员,及时识别并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定期举办心理减压活动,例如冥想训练、心理游戏等,以协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

(三)优化资源整合机制

人力资源整合: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实现对企业内外部体育人才、健康专家、志愿者等的系统化管理。依据活动需求,科学配置人力资源,最大化各类人才的潜力与效能。强化与外部专业机构的协作,邀请专家为社团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

物力资源合理配置:针对企业现有体育设施及器材进行系统性规划,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构建与外部体育场馆的合作机制,拓展活动场地资源。同时,依据活动需求,及时更新与补充运动器材,确保器材的安全性与适用性。

拓宽财力资源渠道:积极争取企业的资金支持,将职工体育社团建设纳入企业健康管理预算。鼓励会员缴纳会费,为社团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通过与企业赞助商合作、申请政府体育发展专项资金等方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五、结论

构建职工体育社团的职业健康促进功能体系,对于提升职工职业健康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职工职业健康现状及体育社团的作用,本文明确了组织管理、活动开展、资源整合等功能体系构成要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丰富活动开展形式、优化资源整合机制等构建路径。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和社会组织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职工体育社团职业健康促进功能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创新活动形式,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职工体育社团在职业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未来,随着社会对职工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职工体育社团职业健康促进功能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为职工健康保障提供更坚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林辉,以职工体育社团为依托的科学健身示范区建设--基于浙江巨化集团公司.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2017-12-01.

[2]王东阳.特殊职业职工体育发展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

[3] 肖 琳 . 新 时 期 职 工 体 育 发 展 特 征 和 新 体 制 构 建 [J]. 文 体 用 品 与 科技,2015,(04):38-39.

[4]原菱.职工“文化社团”为“首发”发展助力[J].工会博览,2011,(12):20-22.

课题“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学术创新项目“职工体育社团建设在职业健康促进中的功能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5ZYJS02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