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五育融合背景下,劳动教育生活化与教师倾听的协同作用

作者

侯淑文

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心幼儿园 215138

引言

幼儿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奠基时期,如同一张白纸,等待着外界的精心描绘。在当前幼儿园教育倡导五育融合的大背景下,劳动教育作为重要一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劳动教育生活化,旨在将劳动元素自然地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在熟悉的场景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与价值。而教师倾听,作为连接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桥梁,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想法、感受与需求。将劳动教育生活化与教师倾听有机结合,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助力幼儿在五育融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路径

(一)自我服务劳动融入日常起居

幼儿时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将自我服务劳动融入日常起居是劳动教育生活化的重要切入点。在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从最基础的个人事务做起,如自己穿衣、脱鞋、整理书包等。早晨入园时,鼓励幼儿自己解开外套扣子,将衣物整齐挂在衣柜里,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生活自理能力。洗手环节,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挽起袖子、涂抹肥皂、揉搓手心手背及手指缝等,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进餐时,引导幼儿自己拿餐具,独立用餐,不挑食、不浪费食物,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午睡起床后,组织幼儿自己整理床铺,叠好被子,整理枕头,这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与独立意识,让幼儿在日常起居的点滴中,逐渐掌握自我服务的劳动技能,为今后的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二)班级劳动培养责任意识

班级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劳动活动,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在班级中设置专门的劳动区域,配备相应的劳动工具,如扫帚、抹布、小水桶等。教师引导幼儿参与班级卫生打扫,每天安排不同小组的幼儿轮流值日,负责清扫地面、擦拭桌椅、整理玩具等工作。在打扫过程中,幼儿学会合理分工,有的负责扫地,有的负责擦桌子,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同时,教师鼓励幼儿参与班级植物角的管理,给植物浇水、施肥、修剪枝叶,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照顾植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感受生命的奇妙,培养了耐心与细心。

(三)家园共育拓展劳动空间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园共育在劳动教育生活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与家庭应紧密合作,共同为幼儿创造劳动机会。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家长在家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如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扫地、洗碗、擦窗户等。在周末或节假日,带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如种植花草、采摘水果、打扫庭院等。同时,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定家庭劳动计划,明确每周或每月的劳动任务,让幼儿在有计划的劳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师倾听在劳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

(一)关注幼儿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能够精准把握幼儿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每个幼儿在劳动能力、兴趣爱好及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教师通过倾听幼儿在劳动中的言语表达、观察其行为表现,了解幼儿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例如,当幼儿在尝试系鞋带时说“这个鞋带总是系不好,我怎么都学不会”,教师倾听后,能够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放慢速度,一步步示范系鞋带的动作,给予耐心指导,如讲解如何交叉鞋带、如何打蝴蝶结等,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又如,在班级卫生打扫中,有的幼儿对擦玻璃表现出浓厚兴趣,但不知如何下手,教师通过倾听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的脏污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如湿抹布、报纸等,并教给幼儿正确的擦玻璃方法,如从上往下擦、从左往右擦,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劳动领域中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二)激发幼儿表达,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积极倾听幼儿在劳动中的表达,能够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促进其思维发展。当幼儿参与劳动活动后,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体验与发现。例如,在种植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倾听幼儿讲述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经历,有的幼儿会说“我发现种子种下去后,要每天浇水,它才会快快发芽”,有的幼儿会分享“我看到小虫子在咬我们种的菜,是不是我们要给它喷点药”。在幼儿表达过程中,教师用专注的眼神、点头、微笑等方式给予回应,鼓励幼儿继续表达。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如“那你觉得为什么种子需要每天浇水呢”“如果给菜喷药,会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幼儿在思考与表达中,不断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促进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倾听在促进家园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倾听幼儿讲述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能够了解幼儿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的表现与收获,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家长沟通。例如,幼儿向教师分享“我在家帮妈妈洗碗,但是妈妈总是说我洗得不干净,不让我洗了”,教师倾听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劳动表现,强调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在劳动中的不完美,鼓励家长给予幼儿更多的尝试机会,以积极的方式指导幼儿劳动。同时,教师也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计划与活动安排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便于家长在家中配合幼儿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三、总结

在幼儿园五育融合的进程中,劳动教育生活化与教师倾听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显著。劳动教育生活化,通过将劳动巧妙融入幼儿的自我服务、班级活动以及家园共育等方面,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机会,使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逐步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意识与责任感。教师倾听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教师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的道路。通过关注幼儿需求,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指导,助力每个幼儿在劳动中得到适宜发展;激发幼儿表达,促进其思维的活跃与提升;促进家园沟通,凝聚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力量,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二者的协同,全方位促进了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越 . 五育融合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研究 [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5.

[2] 郑惠文 , 彭波 . 五育融合背景下幼儿园文化建设探究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下半月刊 ),2025,(04):56-57.

[3] 张莲花 .“五育”融合背景下强化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3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