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武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姚远
上海师范大学201418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体育新课标)强调体育课程教学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设计完整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游戏化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快乐学习,通常处于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理解的深化。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突破传统“五步拳”教学枯燥、不佳的现象,让学生处于活跃的氛围中,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拳法知识技能,感受“五步拳”的精神,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1.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1.1 定义
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将游戏元素和机制运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强调学习与游戏有机整合。中小学五步拳武术课堂中的游戏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愉悦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学习自主性,让他们自愿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有效的反馈机制,聚焦游戏的挑战以及武术学习的技能平衡法则,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持续参与兴趣。
1.2 发展历程
游戏化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的教育游戏,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游戏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教育方法。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革新,中小学武术课堂上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以五步拳教学为例,教师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拳法学习的需求和兴趣,以提高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主要,结合游戏化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发展,让学生在挑战和探索中不断成长。
1.3 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揭示了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游戏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核心在于通过游戏元素和机制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分析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6-11 岁是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儿童能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逻辑关系,仍旧需要具体的事物支持,不再局限于单位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11-15 岁儿童思维逐渐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独立见解,不盲目接受他人观点,会对所学知识和周围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斯金纳和班杜拉强调强化理论和操作性条件作用以及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感、交互决定论,基于此,游戏化教学模式在五步拳课堂中的应用,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针对性游戏内容,一方面强调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塑造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另一方面关注学生观察、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利用游戏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游戏化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武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1 分析课标,确定教学方向
体育新课标中将“五步拳”划分为“中华传统体育运动”中的武术类运动项目,培养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五步拳”游戏化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课标教学要求,设定目标,选择方法,优选资源,确定教学方向。
结合体育新课标对中小学不同水平段的教学提出的不同目标和实施要求,可确定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结构如表1 所示。
表1:拳法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结构设计

基于表 1,针对水平二“五步拳”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以互动启发为主,依据段前一段、段前二段、段前三段以及基本的手形、手法、步型、步法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设计口令,“拳握紧,拇指扣,拳面平直如铁扣;掌展开,四指并,掌心内凹劈砍猛;勾手捏,腕下垂,擒拿锁扣似鹰飞!”“弓步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向前冲;马步脚跟蹬,膝盖平,稳如泰山不晃动;仆步全脚踩,腿伸直,穿掌如风快如箭;虚步点地轻,重心稳,勾手挑掌显神威!”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记忆。同时,组织互动游戏,学生两两一组,一边念着口令一边做动作,既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参照教学目标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的创新发展,当前各类学校正在积极响应阳光体育运动,“五步拳”教学开始走进了中小学的体育课堂[2]。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做好“五步拳”教学准备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把身体运动起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进行学习。
“五步拳”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学生不但要掌握基本动作,也要掌握一定的拳法礼仪、规则等,这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所以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自然而然感受武术精神。例如,在学习抱拳礼和冲拳基础知识时(如图1 所示),教师可以设计模仿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态性的学习环境。

首先,利用数字技术播放抱拳礼和冲拳基础知识的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模仿。实践教学以及练习环节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利用学生爱模仿、爱展示的心 他 扮演武侠片中的侠客说出人物的代表台词,并做出抱拳礼动作。然后,冲拳知识简 拳知识和练习变为一个对抗、保护的情境“你身处在一个树林之中,一群歹徒 老实的村民, 现在你是 名侠客,可以用你的武力值制服这些坏人,根据所学的五步拳知识,打倒这些坏人吧。 这种启发性的情境游戏正是利用了中小学生维护中以打抱不平的心理的特性,能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2.3 注重合作,营造教学氛围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3]。五步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代表,其教学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感受武术精神。小组合作作为各学科受到广泛欢迎的教学方法,可以出现在五步拳的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合作方式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而是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让学生理解武术精神在于求同存异,并非排斥。
例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展示五步拳的理论知识和套路动作图解(如图2 所示),让学生了解五步拳的基础知识。

图 2
这个学习环节是学生了解探索的过程,跟随教师的指引自主成立学习小组,共同观察分解动作,相互沟通说明自己的想法,以及对拳法学习的建议等,调动学习经验,激发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的逐步进行,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5 种步形以及并步抱拳、左弓步搂手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冲拳等组合之后,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合作游戏,创建一个真实的训练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拳法的精髓。“五步拳”,学生在练习时不能只懂得基本的武术套路,要做到眼随心动,具有生机和活力。练习“弓步出拳”和“提膝穿掌”时(如图3,图4 所示),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到虚拟训练环境中,参加“眼随拳动,合作训练”的游戏。


每个小组成员依次完成这两个组合动作,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发现问题,一个小组练习之后可以和另一个小组共同练习,看一看谁的动作最有力、最飘逸,做到眼随拳动。
2.4 聚焦特点,创新游戏形式
拳法讲究的是身心合一,所呈现的不仅仅是身形、动作的变化,而且是一种神形俱备的艺术呈现[4]。如果教师选择的游戏不当,会让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生在练习时缺少情感支持和感悟。因此,教师选择游戏时,要全面考虑创新游戏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聚焦拳法特点,让游戏成为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助力。
以拳法的流派特色为例,教师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利用多种方式了解五步拳”的课外实践游戏,要求中小学生利用不同渠道、不同方式探索挖掘五步拳独特的内外合一、刚柔并济的拳法特色,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游戏让他们加速对五步拳的了解,使得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学习拳法套路以及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设计游戏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套路中的单个动作改造游戏,这一创新想法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游戏内容,也能在游戏中掌握单个的动作技术。例如,全班学生站在一个同心圆上,两人一组,半臂间隔距离,听到开始的指令之后,一人迅速冲拳,一人迅速下蹲,看一看谁的反应快,以此类推相互交换练习。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快速反应和闪躲能力,也能加速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此外,教学中,攻防练习游戏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在一个动作的教学之后设计“攻击防守”游戏,学生自由组合展示所学的动作,思考这个动作具备哪些方面的攻击性,需要用哪些动作克制对手?
2.5 强调竞技,提高游戏成效
基于体育新课标的指引,秉持阳光体育的教学理念,为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五步拳知识的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特征,为他们设计适合的竞技比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学习五步拳,感受五步拳带来的乐趣[5]。
设计竞技比赛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五步拳比赛或者搏击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五步拳的比赛充满信心,让游戏与武术教学的融合更加深刻。当然,五步拳竞技游戏的设计,并非只能在完整学习之后,基本知识和步法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计时赛”,规定时间内谁可以连续完成10 个动作可以晋级下一轮。同时,可以定期为学生组织小组五步拳比赛、班级竞赛游戏等,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比赛中运用正确、规范、协调的基本动作、技术组合技术和套路展示五步拳。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间组合动作创编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展示拆招、套路比赛等。融入竞技的游戏形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也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全力以赴,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游戏过程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认真听取学生意见,优化游戏设计,提高游戏成效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
3.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武术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为更好地分析游戏化教学模式对中小学武术的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某学校五年级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展开五步拳教学实验, 为保证实验客观性,实验班和对照班人数均为50 人,年龄为11——12 岁,男女占比相差无几。实验班采取游戏化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教学,对照班采取传统形式的教学进行教学,经过12 周,24 课时不同模式的教学,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分析实验结果,界定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观察表1,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组达到90 分以上的学生有22 人,对照组仅有8 人,获得80 分以上的实验组有42 人,对照组不到30 人。观察表 2 发现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技能掌握得更好,而且对于武德认知更好。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模式对中小学武术课堂教学中有莫大帮助,既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武术课堂学习、练习活动,强化体能的同时,获得武德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
结语
中小学武术课堂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落实体育新课标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举措。五步拳教学中,教师要理解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结合课程标准,确定教学方向,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合作学习,营造教学氛围,聚焦五步拳特点,创新游戏形式,强调竞技,提高游戏成效,以多元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游戏与武术教学的融合,呈现全新的教学形态。
【参考文献】
[1]徐功伟.体育游戏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拳击与格斗,2024,(03):25-27.
[2]鲍媛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武术教学策略——以五步拳为例[J].中华武术,2024,(01):118-119.
[3]刘恩高.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拳击与格斗,2022,(09):109-111.
[4]刘弘.用学练方法教内容视角下小学武术五步拳教学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7):106-107.
[5]郭玉峰,高菲.小学武术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J].体育教学,2021,41(0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