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王世怡

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高效能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节能的关键途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还能提升居住舒适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

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建筑能耗:高效能建筑设计通过优化建筑形态、围护结构、设备系统等方面,能够显著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这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具有直接贡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采用高效能设计,可以减少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居住舒适度:高效能建筑设计注重室内环境的质量,通过改善通风、采光和温湿度控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节约经济成本:长期来看,高效能建筑设计可以降低建筑运营成本,减少能源费用支出,为业主和用户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发展:高效能建筑设计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建筑行业技术进步,促使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向节能、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通过推广高效能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满足政策法规要求: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政策的加强,高效能建筑设计成为建筑行业的强制性要求。遵循这一设计理念,有助于建筑项目获得相关政策支持和认证。促进科技创新:高效能建筑设计需要不断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这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总之,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实践对于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 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设计与实际应用脱节:在实际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部分高效能建筑设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在于设计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差距,如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环境因素等。技术认知不足:由于高效能建筑技术相对较新,一些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对相关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导致设计理念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成本控制问题: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初期投入成本较高,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建筑项目,可能因成本考量而放弃采用节能技术。

3 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3.1 设计理念创新

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在设计理念的创新中,绿色节能理念占据着核心地位。我们应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从建筑的选址、形态设计到材料选用,每一个环节都应充分考虑节能效果。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降低建筑运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采用绿色屋顶、太阳能板等可再生能源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以人为本:除了绿色节能,设计理念还应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充分考虑用户的舒适度和便利性。在设计建筑空间时,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例如,通过优化室内空间布局,提高采光和通风效果,可以显著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

3.2 建筑围护结构优化

墙体保温隔热:在墙体保温隔热方面,我们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还要考虑材料的施工工艺和系统的整体性能。例如,采用聚氨酯硬泡保温板,其优异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减少墙体热损失。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空气间层技术,通过在墙体内部设置空气间层,进一步降低热传导系数,提高保温效果。门窗节能:门窗是建筑保温隔热的关键部位,因此,选择合适的节能门窗至关重要。除了双层玻璃、中空玻璃等传统节能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低辐射(Low-E)玻璃,这种玻璃能够有效阻挡红外线辐射,减少热量损失。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安装遮阳系统,如百叶窗或遮阳帘,以减少太阳直射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屋顶隔热:屋顶隔热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采用隔热层和屋顶绿化外,我们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反射率高的屋顶涂料:选择高反射率的屋顶涂料,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对屋顶的热量吸收,降低屋顶温度。

隔热屋顶系统:在屋顶安装隔热层,如泡沫塑料板或岩棉板,可以阻断热量传递,降低室内温度。屋顶蓄水:通过在屋顶设置蓄水层,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蒸发散热的特点,达到降温的效果。系统集成:在优化建筑围护结构时,应考虑各个部分的系统集成,确保整体节能效果。定制化设计:根据不同建筑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经济性评估:在实施节能措施时,要进行经济性评估,确保节能措施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3 能源系统优化

供暖系统:在供暖系统的优化上,我们不仅要考虑采用地暖、太阳能等节能供暖方式,降低供暖能耗,还要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安装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自动调节供暖温度,避免能源浪费。同时,结合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风能、生物质能等,构建混合能源供暖系统,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高效利用。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优化同样重要。在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的同时,我们应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如优化空调管道布局,减少冷媒泄露,提高系统效率。此外,通过引入变频技术,使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实际负荷需求调整运行频率,实现节能降耗。同时,结合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和用户习惯,智能调节空调运行,提高用户体验。照明系统:照明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同样不可忽视。在采用节能灯具的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推广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不同场景和时间段自动调节照明强度,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此外,结合人体感应技术,使照明系统在有人活动时自动开启,无人时自动关闭,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同时,推广使用 LED 灯具等高效照明产品,从源头上降低照明能耗。系统整合:在能源系统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各个系统的整合,实现能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技术创新:紧跟能源科技发展趋势,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户参与:鼓励用户参与能源管理,提高节能意识,共同推动能源系统的优化。

3.4 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利用: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我们不仅可以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来发电,还可以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的设计完美结合。通过集热板和热水储存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不仅能够提供生活所需的温暖水,还能够通过太阳能热泵系统进一步降低建筑对传统热源的需求。此外,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我们还可以在建筑表面采用高反射率材料,减少太阳能辐射的热量损失,并在建筑设计中利用自然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结语

总之,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实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效能建筑将在我国建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丽娜.高效能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J].建筑技艺,2021,(6) :42-45.

[2] 李明,陈伟. 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技艺,2021, (4):36-39 .

[3] 刘强,张勇. 高效能建筑设计节能策略探讨[J]. 建筑技艺,2021,(3) :30-33.

[4] 王志强,赵晓燕 . 高效能建筑设计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实践 [J]. 建筑技艺,2021,(2)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