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策略探究
谷漫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完形填空作为高中英语考试的核心题型,其设计初衷在于评估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与细节理解能力,同时检验他们在词汇运用和语境分析上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阅读方面所选择和采用的策略。但是近年来,根据学生得分情况和反馈来看,各省的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型相对于其他题型的答题正确率来说其实并不理想。
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提出了语言“元功能”理论观点,该理论阐述了语言的三大核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近些年高中英语完形填空教学观已从传统机械教授语法、学习单词逐步转向有深度的核心素养,而韩礼德所倡导的“元功能”理论,在革新完形填空教学手段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为教师们探索更为高效、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与启示。
一、元功能理论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由韩礼德所创立。其核心理念在于探究语言的实用功能而非表面结构,深入挖掘语义,全面关注整体语篇而非孤立单句。它把语言功能作为核心。韩礼德经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元功能”理论。
概念功能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语言视作一种特定的符号编码系统,通过这种编码,人们能够理解语言具有反映客观世界事物发生和进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功能,[4] 其中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部分:
1. 经验功能旨在描绘事件的演变与具体情境。
2. 逻辑功能则侧重于解析复合小句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出它们之间的并列或从属关联, 从而构建出完整的语句逻辑框架。
通过及物性,概念功能得以发挥作用。及物性系统就是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经历和所见所分解成多个过程,并将各过程中的相关环境和参与人员进行表述。[2]
人际功能是指语言具有建立、维系和反映人际关系的功能。[4] 该功能运用语言反映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并表达人物情感和交流意图,涵盖了讲话者融入语境的方式与实施言语行为的手段。
语篇功能指语言具有组句成篇,并根据交际语境组织信息并传递信息的功能。[4] 该功能认为语言中存在一种模型或运行机制,可能够将口头表达或书面文字汇合并编排成逻辑清晰的篇章,它具备统领多个语言元素的能力,且明显有别于一堆随意句子的堆砌。
二、元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完形填空教学改革意义
(一)概念功能促进完形填空认知教学
参照高考英语试题标准可以观察到,近年来完形填空题型往往采用记叙文这一文学形式。这种趋势体现了对学生阅读理解与文本鉴赏能力的双重考查。在长期的阅读和测试实践中,人们在一些常见文体的认识方面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小说一般是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叙述角度、主旨以及语言风格入手。[9] 经验功能有助于教师进行文本分析教学时带领学生建立认知框架,利用所给选项中的词汇组装内容,完善语篇体系;逻辑功能方面,教师可依据给定与已知信息,深入剖析整篇文本,指导学生根据文中隐含线索,准确推断事件全貌及其最终结果。教师可将复合句或具有逻辑功能的长句进行语篇分类,将其与简单的单句分开教学,学生在学习了简单单句后再进行逻辑功能的语言训练,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语言概念功能。[8]
(二)人际功能促进完形填空语境教学
完形填空的阅读材料往往聚焦于人与事物的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来展现情节。这些精心挑选的材料,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还能有效检验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语言学习中必要的一环,并从故事中升华思想感情,彰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角色代入对高中学生而言,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练习方式。所提供的模拟场景多取材自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对于在校的高中生而言却是不易接触到的场景,它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在特定的故事背景下,角色的行为表现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基础阅读思考能力。
语言价值判断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的重要参考。有时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常识或对主题意义模糊而造成对故事角色形象、动机和行为的误判,导致学生选择错误答案。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到背后隐藏的主旨,纠正角色认知偏差。
(三)语篇功能促进完形填空整体教学
由高考完形填空内容效度可知,语篇主题考查多以“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两大主题语境为主,同时,试题语篇具有价值引领、教育性和启发性的特点。[7] 语篇功能主要由主述位结构及信息结构实现。[1] 利用语篇功能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完形填空内容的理解。关注语篇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高中英语完型填空教学中只看词句不看联系的弊端,对完形填空篇章的深层、细致及结构化讲解是每位高中英语老师的专业性技能要求。
三、元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完形填空教学主要内容
(一)教清楚完形填空的概念应用
在进行完形填空教学时,整篇文章的首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首句,重视首句和首段的信息,把握答案忠于文章,文章材料往往源于欧美的报刊杂志、电视访谈等多样化素材,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完形填空每一道题的答案都隐藏在文中。依靠文章线索,根据选项和空格前后所给出的信息结合常识进行适度的推理,构建符合逻辑的思考路径,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思维逻辑时应始终秉持文本内容为核心,结合前后语境来选出合适的答案。
(二)教清楚完形填空的人际应用
在进行讲解时,学生凭借个人语感选择答案,最后强行解释将错误答案讲通;学生答对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能让人“靠感觉体会”。为了防止上述两种问题的出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恪守由易到难的解题顺序原则,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攻克难题,从而在保障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点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其解题能力。利用带有相应情感色彩的词汇和句型表达,学生可以感知全文感情基调,努力代入和作者相同或相似的情绪。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题目本身,还应该反映到学生的生活当中,用从中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念指导他们的学习和人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教清楚完形填空的语篇应用
完形填空的语篇建构是由组织体系和语用标记建立起来的。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解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反向思考,从命题者的视角来洞察完形填空题的内在规律与应答技巧,关注文章理解的语境提示和结构框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和细节。语用标记语在语篇中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连接了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同时也标示着话语行为的语境关联。[6] 它使得填充后的段落意义流畅,首尾相接,框架完备。学生将所选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整体是否通顺且逻辑自洽。
四、元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完形填空教学重要启示
(一)提升情节分析能力是完形填空教学的重点
把握行文脉络,搭建认知框架。概括文章大意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进行的第一步策略。可以抓住首句和首尾段来了解语篇。首句是开篇的第一句,也是核心句,承担着多种功能,它作为文章的引入部分,是全文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对语篇认知的开端和构建基础,它对熟悉语境、推测文章内容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理由,开篇往往不安排选择项,一旦安排了选择项的话便会引导学生陷入盲目的信息搜寻之中,阅读效率大大降低。
(二)提升角色代入能力是完形填空教学的中心
把握虚实词结合,加强语义辨析。在进行完形填空教学时,干扰项或多或少与正确选项存在某些联系,这时教师要向学生有意识地联系上下文判断选词是否和语境相符。所选择的每一个词、句所表达的作用都应该与其在语言中所表达的含义、情感以及角色等相对应。[3] 语篇具有交际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要善用多模态教学方式,汤子健和廖珺认为部分教学内容光靠实物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借助有形、声、色的多媒体展示。[5]
捕捉核心要点,领悟深层情感。教师应培育学生快速把握文本核心的能力。与众多题型相比,完形填空的特别之处便在于其刻意留下的部分空白,这无疑增加了理解文章主旨的难度。在教授到隐藏主题的段落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自身经历,从中又获得什么启示。学生结合自身经验,通过分享反思从而为今后的人生提供参考价值。
(三)提升整体分析能力是完形填空教学的关键
把握整体意识,运用整体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语篇的特点,整合字词,句型等教学内容,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研读,提炼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和主题意义的关联,引导学生语篇意识贯穿始终。在设计完形填空时,为确保题目的公平有效性,正确选项和错误干扰项的设置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性。教师要善于观察过渡句和衔接方式,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整体内容流畅自然,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技巧从一个观点顺利过渡到另一个观点。
参考文献:
[1] 何建敏 . 语言三大元功能与语篇翻译 [A].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5,17(2):53-56.
[2] 胡二娟.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赏析[J]. 长江丛刊,2019(23).
[3] 牛 原 . 浅 谈 系 统 功 能 语 言 学 视 角 下 的 英 美 文 学 赏 析 [A]. 中 国 民 族 博览 ,2023(12):241-243.
[4] 孙 迎 晖 . 论 韩 礼 德 的 元 功 能 思 想 [A]. 河 北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版 ),2006,31(1):99-103.
[5] 汤子健,廖珺 . 元功能视角下英语教学的多模态语篇构建路径 [A].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5):76-79.
[6] 王宏军 . 语用标记语:分类、多功能性与语域 [A].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2013,27(1):85-92.
[7] 邢少华 . 新高考英语全国卷完形填空内容效度研究——以 2020—2024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为例 [J].2024(43):28-33.
[8] 张 敏 . 谈 系 统 功 能 语 言 学 的 元 功 能 理 论 [J]. 语 文 学 刊 ( 外 语 教 育 教学 ),2013,(04):17-18.
[9] 张瑞启 . 基于协同效应原则的高考完形填空解题策略研究 [J]. 教学考试 ,2024(2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