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背景下党建引领高校家校合作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赵若盟 王丽 永青立 王紫菲
昆明城市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6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一战略部署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同时,报告强调 "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凸显了家校合作在教育全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桥梁,高校家校合作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教育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国际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的现状与挑战
2.1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高校家校合作的影响
国际教育正经历深刻变革,全球化、数字化与多元化成为主导趋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2022 年全球高等教育国际流动学生人数已超过 600万,较 2018 年增长约 20% 。这一趋势促使高校家校合作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生国际流动性增强,促使家校合作突破地域限制,发展跨文化沟通机制;其次,教育内容国际化要求家校合作关注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最后,教育技术创新为远程家校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2.2 高校家校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国际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合作机制不健全。调查显示,2022 年中国高校中仅有 32% 建立了完善的家校合作制度体系,多数高校家校互动仍停留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的被动联系阶段,缺乏系统性、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其次是家长参与度不足。据 2023 年的一项研究,高校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平均比例不足 20% ,家长对国际教育理念和内容的了解程度偏低,难以有效支持学生的国际化成长需求。
2.3 党建引领在高校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
党建引领在高校家校合作中具有核心导向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保障,党建工作为高校家校合作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引领和组织保障。近年来,教育部推动 " 党建 + 家校合作 " 模式在全国高校的探索实践,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党建引领下的家校合作高校覆盖率已达 65% ,较 2019 年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成效显著。党建引领能够有效提升家校合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制度化水平。
3、党建引领高校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3.1 党建引领高校家校合作的理论依据
党建引领高校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治理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认为教育应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则进一步明确了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023年发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指出,党建引领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为家校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3.2 国内外高校家校合作的典型案例分析
国际上,许多高校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家校合作模式。美国哈佛大学通过 " 家长咨询委员会 " 建立了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其满意度调查显示,90% 以上的家长认为这一机制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英国牛津大学则建立了 "家校联动学习支持系统 ",通过数字平台实现家校即时互动,2023 年该系统月活跃用户达 95% ,成为国际高校家校合作的典范。这些国际经验强调家长参与决策、信息共享和多元文化融合,为中国高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3.3 党建引领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
坚持 " 地方化、个性化、国际化 " 发展战略,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新模式。学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 " 家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 ",构建了 " 党委统领—二级学院实施—辅导员落实 " 的三级工作体系。2022 年,学院开展了 " 党建引领·家校共育 " 专项行动,组织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活动 30 余场,覆盖学生家长 8500 余人,家长参与率达 65% ,较2020 年提升了23 个百分点。
4、构建国际教育背景下党建引领高校家校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4.1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家校合作的政治站位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在国际教育背景下,将党建工作与高校家校合作有机融合,有助于为家校合作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引领。根据 2022 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校党建引领下的家校合作项目较 2018 年增长了 37.8%,政治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强化党建引领,首先需要高校党委将家校合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规划,明确家校合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形成 " 党委统领、部门联动、家校互动 " 的工作格局。
4.2 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国际教育背景下,创新家校合作机制是实现高质量协同育人的关键。据中国教育学会 2023 年调查显示,高校家校合作机制创新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贡献率达到 65.3% 。为此,高校应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家校合作平台,建立" 学校 - 学院 - 班级 " 三级联动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制定家校合作章程和工作细则,明确各方权责,确保合作有序推进。同时,高校可设立家长委员会,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家长参与,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共同商议教育事务 [1]。
4.3 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家校合作的国际化水平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高校家校合作需要主动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水平。根据教育部 2023 年发布的数据,我国高校国际化合作项目已覆盖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家校合作的国际化需求日益凸显。高校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家校合作经验,如美国大学的 " 家长参与计划 "、英国高校的 " 家校伙伴关系 " 等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和高校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家校合作体系。
5、结论
国际教育背景下党建引领高校家校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路径。研究表明,党建引领为高校家校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价值引领,是推动家校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政治站位,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协同育人,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水平,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合作效能等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当前高校家校合作面临的挑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家校合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德新 , 王壮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回眸、实践特征与时代展望 [J]. 教育与职业 , 2025, (09): 47-54.
[2] 林珊 .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J].当代教研论丛 , 2025, 11 (04): 22-25.
[3] 王瑞麟 , 梁秋莎 , 赵彦志 . 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研究 [J]. 教育与职业 , 2025, (08): 60-68.
赵若盟 女 汉族 山东烟台 1996 年3 月 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