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玩“橙子”之旅,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金雅妮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开启幼儿园
《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提到“探玩”,它存在于主题教学和游戏组织中。这是儿童融“玩耍”与“探究”为一体的认识世界方式,认可和支持儿童在科学认知中先“玩玩看,试一试”。探玩是一种学习样态,“探”是发现隐藏事物、情况等,“玩”是玩耍、互动。儿童认识新事物常从探玩开始,通过充分探玩积累感性经验,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完整认识,走向更有目的地学习,形成知识、技能的体系。
我们以持续培养充满探究精神的未来儿童为目标。开学时,以“怎样携带一个橙子入园”为核心问题,鼓励孩子和橙子做游戏,以游戏式自主探究活动开启幼儿园之旅。
一、寻找旅程秘密——支持幼儿自主体验
孩子实践活动需多方面知识技能及资源协调,预设计划可事半功倍。活动前期,教师基于幼儿已有经验预设成果、设计策略,让幼儿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及为何做,推动活动发展。
1. 制定计划,开启话题
开学报到日当天,幼儿园向家长发放虎虎启“橙”单,孩子通过与家长探讨,共同开启“如何与橙子一起入园的话题”,通过计划、设想、模拟尝试,让孩子有了事先分析与预判能力。幼儿在家里进行一次次的探索与尝试,最终以最合理的方法带橙子入园。
“给橙子穿上裙子、裤子。”“把橙子变成元宵灯笼。”“我要把橙子喂得饱饱的,一起去上学。”“把橙子放到安全座椅上,系上安全带。”……从幼儿的计划单中,我们不否定任何幼儿的想法,看到不只是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想法,更多的是幼儿对开学的憧憬与参与。一个直白的橙子,在幼儿眼里,也许是一个“生命”, 也许是一个“形状”,又或者是一种“材料”。
2. 增加标识,拓展内容
一场游戏要变得好玩,让活动更深入,需要制造关卡。这样幼儿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也能遇见幼儿在活动中的问题与发现,引导幼儿在各种关卡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技巧,围绕新问题不断寻找新的资源与方法。在创设的入园旅程时,我们添置了两种小图标,一种是橙子标识,另一种是橙子与幼儿一起的标识。这两种图标会错落有致地出现在幼儿要经过的路径中。隐性告诉幼儿哪些路是需要自己与橙子一起通过,哪些路是需要自己帮助橙子单独通过。“你走还是我走”这个内容拓展,让幼儿在旅程中又多了一份思考。比如游戏中有些幼儿是把橙子放进书包里背来的,碰到需要橙子单独通过的路径时,不得不取出橙子,想方设法协助“它”通过,这样的陪伴让幼儿发现了橙子原来可以自己走,因为它是球体,如果通过我的小手帮忙,“它”可以走得更快,它通过斜木板的时候跑得连我追都追不上……这样的情节不仅增加了入园旅程的奇妙,也给幼儿更多思考以及要解决的能力,体验也就跟着丰富了。
二、开启快乐旅程——支持幼儿主动探究
《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与橙子的旅程会产生有趣故事,教师追随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以小话题深入研究,兼顾多方面发展,助幼儿建构知识经验并主动探究。
1. 解决真问题——捕捉有价值的探究点
真实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入园旅程中会出现真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并分析教育价值。活动中教师绘制地图是入园旅程中的插曲,在画一画你想去的游戏场,寻找游戏场域位置,验一验你的路线中,幼儿能对幼儿园上、下、左、右有了进步感知,通过同伴互助、带着图示找一找等游戏找到正确的班级位置,锻炼孩子的观察力、社会交往和空间方位感,推动活动不断深入。
2.创设真环境——多方互动推进游戏深入发展。
幼儿在一种自然、自由的状态中游戏时,会将他本真、最具个人特性的一面展现出来,会去改变面临的场景、事物以及形象,这样环境也在对他产生某种回应。在幼儿与橙子开启的这一段旅程中,所走过的路程都是能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真环境”,只要我们在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加以开发与利用,协助、支持较充足的活动材料,一定能促进幼儿在“真环境”中开展自主、愉悦、创造的活动。
案例:《橙子做客》
橙子抵达班级后,中二班开展“橙子之旅”讨论,幼儿说了橙子到达班级的途径。糖糖提到没玩小班路线,因到教室要上楼梯。 × 老师顺势提出想玩其他班级路线怎么办,大家同意让橙子去做客。在这种问题下,幼儿获得做客的真环境。引出橙子做客后,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打扮橙子、讨论带礼物,决定送祝福红包、说礼貌用语,在这环境中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习得交往技能。幼儿是天生玩家,从其爱玩天性出发,老师创设能玩环境、提供会玩支架,倾听、看见、发现儿童。
3.建构新经验——在互动交流中实现经验共享。
游戏中意义世界的建构是情感与形象的有机融合,现实经验是幼儿游戏素材,像橙子可按幼儿想法组合建构。入园旅程活动中,幼儿与橙子探索、实践、表达,不断获得新经验,增进情感、提升能力。活动后,教师与幼儿交流“带橙子入园是否顺利”“路上有无趣事怪事”,幼儿纷纷分享。瑶瑶说不小心推倒迷宫杯子,小刘说橙子刹不住车,阳阳说橙子不好转弯、积木易倒。讨论发现杯子迷宫倒可能是杯子轻、橙子重或直行时橙子歪了,积木迷宫遇到细高积木搭建处也易倒。生成的橙子迷宫游戏中幼儿的新问题,促使他们探索加固方法和材料,丰富生活和游戏经验,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新经验,发展坚持探索的学习品质。
三、再寻旅程路径,支持幼儿持续探究
自主探究活动不以问题解决为重点,而是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应对新发现,持续推动活动发展。《指南》建议中提出“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在这样奇妙的旅程中,幼儿需要借助不同的工具来尝试解决不同的问题和探索各种现象。如潇潇发现可以用笔戳橙子(让它往前走),果果发现用海绵棒,就是日常做早操的棒子等等。同样地,孩子在实践后得出结论。潇潇说:用笔推着橙子前进比较好控制力气,不会一不小心就推翻了。但是在转弯的时候好像不太方便;蓝汐:海绵棒有点软,要很用力。橙子走得有点慢,但是不会撞倒迷宫……幼儿对“橙子过迷宫”的探索还在进行中,他们将尝试更多的材料,创设更多的行进路线,生成更多创意的玩法。对学习方式的探索,不只是老师自己的战场,它是由师幼一起攻克、享受的课程。
四、旅程背后的成长
在与橙子互动的游戏中,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从小组活动、自主游戏、生活环节中,促使幼儿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留出幼儿探玩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自己去操作、探究、感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推理,积累活动的经验。在幼儿与橙子一起的入园旅程中,我们教师的指导策略越来越灵活、越来越科学,师幼活动越来越积极,在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的路上一直保持着。
(一)探玩“橙子”后,孩子发展更明显。
自从有了“橙子”启程以来,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是专注的,他们因为游戏而争论、协商;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满足的,交流着活动中的发现;在游戏的体验是积极主动、专注思考的。尽管橙子游戏已经结束,但是孩子们形成了探玩的固性思维,听到最多的就是孩子们在讨论“我们去玩什么?怎么玩?”,幼儿从中尝到“玩中学”的乐趣,班级随时随地都能发现幼儿在摆弄不同的材料围绕着这些材料会讨论更多趣味游戏,也出现了很多“试一试”的画面。当“探玩”走进幼儿世界后,生活中多探、多玩的现象日渐增多,也慢慢变得更加会玩耍和探究,从而感悟到认知世界的事物现象是充满情趣的,是可以用自己的个性化方式进行的。激发他们对科学与探究的兴趣,指向思维的发展和求真品质的素养获得。
(二)探玩“橙子”后,教师支持更有力。
1. 支持孩子探玩,教师“容忍之心”增强。孩子探玩“橙子”时会有弄脏弄乱、破坏物品等行为,老师容忍度提升。孩子游戏毫无章法、无目的,还可能犯低级错误或故意捣蛋,比如探索橙子跑起来时不能马上发现力和地面的关系,老师都学会了容忍。
2. 支持孩子探玩,教师“退后的行动”增加。《评估指南》提出不用急于介入或干扰幼儿活动。因每个孩子探玩时间、兴趣和持续时长不同,教师在活动中个性化处理。教师支持孩子探玩中的大量重复性行为,知道这并非低级无意义。当幼儿反复以一种方式探玩时,教师选择退后,理解孩子重复的价值,捕捉幼儿新的主动学习方式并及时支持。
3. 支持儿童探玩,教师专业发展眼光扩大。在探玩橙子的旅行中,教师的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了解儿童意图或者在发现契机的时候,适时的回应这种支持手段是明显可见了,支持幼儿从目的不那么显性的玩耍试探,转变为有意义、有目的的探究,进而引发较为深度的、持续性的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2022.1
[3] 方汉铮:《“项目式学习”在自主探究活动中的运用》,上海托幼,2022.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