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王芊荟
蒙古国民族体育学院 乌兰巴托市 11000
引言: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协调发展,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既要重视运动能力训练,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出全方位、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人才而努力。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基本使命的重大措施,与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同步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育优质体育教育人才的主要场地,其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培养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本文研究分析体教融合背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就成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思政教育关联性
(一)目标趋同
体育教育专业以提高大学生体质、运动技能和团体合作精神为目标,而思政教育则以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思政教育在教学育人方面具有目标一致特性,都致力于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内容互相渗透
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通过体育竞赛、体育文化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尊重规则等优良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通过体验式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认识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社会心态。二者可以互相融合,构成完整的课程系统【1】。
(三)教学方法互相参考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以实践、体验为主,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思政教学重视学生思想认识发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精神发展。
两者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互相参考,从而实现教学中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二、体教融合背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
1. 整合课程体系
为了将体教融合战略部署和课程思政要求落到实处,高校需要对体育教育专业进行系统的结构重组,通过课程内容创新和教学目标重新定位,达到两者之间的深度结合。在教学体系层次上,高校应该增加思政型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增加“体育伦理学”“体育社会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系列的课程,通过对体育伦理规范、社会价值和思政理论进行系统性整理,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和专业伦理观,加深大学生对体育工作社会责任认识。在此过程中,对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进行思政化改革,把思政教育的目的融入到课程标准和教学纲要中去。以“运动训练学”为例,在讲解运动训练原则和方式的时候,引入杰出运动员战胜伤病、突破极限的经典事例,重点阐释合理训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建立起专业素质和顽强意志。再比如在“体育教学论”教学中,重点突出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使命的核心角色,将道德准则和相关法律规定相融合,增强大学生的德育责任感和专业责任感【2】。总之,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总体优化和对教学内容系统性设计,建立起具有鲜明层次和鲜明特点的体育教育专业思政育人体系,从而为新时期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思政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开发凸显思政特点的体育课程资源
要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有针对性地建构既有学科特色又有人文内涵的课程资源,基于高校体育专业和区域文化特征,设置凸显思政特点的体育课程。在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提倡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等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政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体育课程内容之中。同时制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高校体育与思政结合点形象地展示。选择和综合教学材料,重点对中国优秀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和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团结合作、公平竞赛等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提炼关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一些代表性案例,以此为基础展开课程思政教学,加强大学生体育精神认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发掘本土体育资源,发掘其所蕴含的红色体育文化价值,设置符合校本特点的体育课程,让同学们既能够熟练地学习各种运动技巧,又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牢固地夯实文化底蕴,从而达到体育教育和文化传承同步发展。
(二)优化教学方法
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更大提高。在实施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可设置以“发扬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课程思政项目活动主题,在这个进程中,同学们需要对活动方案制定、资源的协调和团队分工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还可以在这个活动中加深对社会责任认识,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考。在案例教学中,要选择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活动或人物故事为教材,通过分析某位著名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面对的竞争难题和解决办法,引导同学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遵守比赛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使同学们在个案讨论中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情景教学中,通过营造体育赛事、训练情景等推进思政教育。比如通过对奥运会比赛情景进行仿真,将同学们带入到竞赛中,亲身体会到为国争光的自豪感,培育出积极的竞赛意识和集体主义,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作用。
2. 实施混合教学
高校应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混合教学。基于其丰富的资源集成和储存功能,线上教育平台为思政教育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思政专题讲座视频、体育思政典型案例库、即时互动的网上论坛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知识学习和观点交流,从而有效拓展学习范围和深度。线下课程侧重于实际操作和交互式讨论。老师根据网上教学平台提供的学情资料,对学生薄弱环节和认识上的误解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说明和引导。以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为例,其教学流程按照理论先行,实际检验的思路进行。同学们在网上平台上对小组合作相关理论和典型实例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篮球竞赛中,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在体育活动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另外,线上学习平台具有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对学习时长、知识点掌握程度、作业质量等重要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收集和展示。老师们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实时调整,真正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结语
总之,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体教融合环境下体育教育专业的必由发展之路,学校和老师要持续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方法研究应用,紧密围绕学生主体展开教学调研,在充分满足学生体育教育学习需要基础上,统筹整合优质的课程思政资源,实施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助力体育教育专业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助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稳定进行和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智亚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分析 [J].当代体育科技 ,2020,10(7):2.
[2] 向灏杰 . 基于体教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 [J]. 武当 ,2023:169-171.
[3] 蔡煜浩 .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合路径 [C]// 第九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