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OBE 理念在本科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郭敬

江汉大学医学部 湖北武汉 430056

1. 背景

学习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在全球工程教育及医学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OBE 强调以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1-2。这一理念与当代医学教育强调能力培养的趋势高度契合。

生理学作为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和后续专业学习。然而,传统的生理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目标模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效果。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医学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为目标,注重学生临床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这一要求与OBE理念高度一致。在北美等医学教育发达国家,OBE 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课程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国内医学教育领域,特别是生理学教学中,OBE 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生理学课程特点决定了其特别适合采用 OBE 教学模式。首先,生理学知识系统性强,各模块间逻辑关系明确,便于设计递进式的学习成果。其次,生理学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有利于设计实践性的学习成果。最后,生理学实验教学占比大,为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本研究旨在探索 OBE 理念在本科生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评估其实施效果,为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通过构建基于OBE 的生理学教学体系,我们期望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选取江汉大学医学院校 2022 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平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班 30 人,对照班 32 人)。实验班实施基于 OBE理念的教学改革,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周期为一学年,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数据:

1、学业成绩分析:比较两班在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和综合案例分析的得分差异;

2、能力测评:使用临床思维能力量表和自主学习能力量表进行前测和后测;

3、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问卷有效回收率 95.6% ;

4、质性访谈:选取12 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学习体验;

5、教师评价:授课教师对两班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对比评估。

3. 研究结果

量化数据显示,OBE 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学业成绩比较:实验班在期末理论考试平均分为 82.3±6.7 ,显著高于对照班的 76.5±7.2 ( ⋅p⟨0.01⟩ )。在实验考核和案例分析环节,实验班的优势更为明显,得分分别高出对照班11.2% 和 15.6% 。2、能力测评结果:后测显示,实验班学生在临床思维各维度(病史分析、诊断推理、治疗方案制定)的得分均显著提高 (p⟨0.01) ),其中诊断推理能力提升幅度最大(提高 23.4% )。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实验班在信息获取、学习策略和反思评价三个维度的进步也显著优于对照班( ⋅p⟨0.05⟩ )。3、问卷调查结果: 87.5% 的实验班学生认为 OBE 教学使学习目标更清晰;92.9% 的学生表示案例分析教学有助于理解生理学原理; 85.7% 的学生认为小组讨论促进了深度学习。多数学生反馈 " 知道了学习的意义 "、" 学会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质性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OBE 教学的优势:

1、访谈中发现,实验班学生更能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现象联系,表现出更强的知识迁移能力。一位学生表示:" 现在看到临床症状,会自然地思考背后的生理机制。"2、教师评价指出,实验班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更高,更善于运用生理学原理解释临床问题。课堂互动也更积极深入,讨论更有建设性。3、跟踪调查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后续临床课程学习中表现出更好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临床适应能力,进一步证实了OBE 教学的长期效益。

4.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 OBE 理念在本科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为进一步优化 OBE 教学实施,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 OBE 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当前部分教师对 OBE 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建议开展系统的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掌握 " 反向设计 " 方法:从毕业要求出发,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具体学习成果;围绕学习成果,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同时建立课程群机制,加强生理学与后续临床课程的衔接,形成连贯的能力培养体系。

其次,完善多元评价体系。现有的评价方式虽已改进,但仍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建议引入更多真实性评价方法,如模拟临床情境的实践考核、病例档案评价等。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电子学档系统,全程记录和追踪学生的学习成果达成情况。特别要重视形成性评价,通过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评价标准应该明确、透明,并与预设的学习成果直接对应。

第三,优化教学资源配置。OBE 教学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建设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开发高质量的病例库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整合基础与临床教师资源。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情境。这些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为OBE 教学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OBE 理念为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其实施效果已经得到初步验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专业背景下OBE 实施的差异化策略,以及信息技术与 OBE 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通过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OBE 理念必将在医学教育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洪波 , 周平 . 基于 OBE 理念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8,(04):92-94.

[2] 谢维和 . 课程与学程——普及化阶段大学教学改革之一 [J]. 中国高教研究 , 2022, (0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