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作者

屈文惠

湖南省衡阳县台源镇花滩完全小学 4212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 +; ”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 + 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 + ”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有效应对其带来的挑战,成为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1“互联网 +′′ ”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 + ”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从学生个体成长来看,互联网信息繁杂,小学生认知与辨别能力有限,易受不良信息侵蚀,引发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互联网 + ”心理健康教育能借助丰富资源,如趣味动画、在线心理测评等,以生动形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信息,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从教育模式革新角度,传统教育受时空限制,而“互联网 + ”打破了这一壁垒。线上心理课程、远程心理咨询等,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心理支持,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覆盖面与针对性。

2“互联网 + ”环境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2.1 网络信息海量且良莠不齐,误导学生心理健康认知

在“互联网 + ”环境下,网络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其中不乏大量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但质量参差不齐。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知和辨别能力尚未成熟,难以准确判断信息的真伪和科学性。一些不良网站或自媒体为吸引眼球,传播不实或片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如过度宣扬某种心理疾病的严重性,却未提供正确的应对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情绪。

2.2 网络社交虚拟化,影响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互联网的便捷性催生了众多虚拟社交平台,小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在网络社交中,学生往往以虚拟身份进行交流,无需面对真实的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一方面,长期依赖网络交流会使小学生逐渐习惯虚拟的沟通方式,在面对面交流时出现紧张、羞涩、表达不清等问题,难以建立深厚、真实的友谊。另一方面,网络社交中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真实的自我认知,过度追求在网络上的形象和认可,而忽视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和进步。

2.3 网络沉迷现象普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互联网 + ”带来的丰富娱乐资源,如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容易导致网络沉迷问题。过度沉迷网络会使小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虚拟世界中,减少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变差等问题。同时,长时间沉浸在网络刺激中,会使小学生的大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心理方面,网络沉迷可能引发小学生的孤独感、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

3“互联网 +: ”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 + ”环境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线上教学可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如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心理测评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直播授课、在线答疑等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3.2 开发优质且适配小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开发优质且适配小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推动“互联网 +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和教师应组建专业的资源开发团队,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资源内容要涵盖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应对等多个方面,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

3.3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能力

教师是“互联网 +”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提升其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包括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方面的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4 加强家校社协同共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互联网 + ”环境下,加强家校社协同共育是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搭建家校沟通的互联网平台,如建立家长微信群、在线家长学校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进展,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 + ”环境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方面,它创新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资源、精准把握了学生心理特点、拓展了教育渠道;在挑战方面,存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网络沉迷、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互联网 +”环境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需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发优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家校社合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等。

参考文献

[1]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J]. 张妍 . 中小学电教 ,2023(03)

[2]“互联网 + ”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J]. 高慧 . 当代家庭教育 ,2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