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路径探索

作者

陈彩娣

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312300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而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要肩负起德育的使命,将品德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渗透的现象,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因此,探索有效的德育路径,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语文教材内容中深挖德育资源

(一)聚焦课文主题,探寻德育切入点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核心主题,许多课文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内涵,教师要善于聚焦课文主题,找到德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主题是赞美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寻找文中雷锋帮助他人的具体事例,感受雷锋精神的内涵。通过讨论 “我们身边有哪些像雷锋一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向雷锋学习” 等问题,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再如,《狼牙山五壮士》的主题是歌颂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不惜牺牲自己的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紧扣文本字词,有效渗透德育元素

文本中的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许多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道德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这些字词,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理解字词含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

比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祝福”“欢乐”“幸福”等字词贯穿全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字词的含义,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时的快乐氛围,体会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感。通过对这些字词的品味,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在《司马光》一课中,“急”“砸” 等字词生动地展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这些字词,感受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的沉着冷静和果断行动,引导学生学习他遇事不慌、善于思考的品质。

(三)解读光辉形象,全面挖掘优秀品德

课文中塑造的许多光辉形象,身上都闪耀着优秀品德的光芒。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这些形象,全面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德,让学生以这些形象为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

《刘胡兰》中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她的身上体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刘胡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她的英雄事迹,感受她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她坚守信念、不畏牺牲的品质。《李时珍》中的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跋山涉水,亲尝百草,历经千辛万苦。教师可引导学生解读李时珍的形象,体会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二、在写作活动中实现价值认知深化

(一)贴合学生实际,选取生活化德育主题

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在写作活动中选取贴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德育主题,能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在写作过程中深化对道德价值的认知。

例如,可让学生写 “我的家庭小事”,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关爱、家人之间的互助等小事,在写作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质。选取 “班级里的温暖瞬间” 作为写作主题,让学生记录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故事,体会集体的力量和友谊的珍贵,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写 “我做过的一件好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在回顾和写作中强化助人为乐的意识。

(二)适当引导创作,培养良好道德品德

在写作活动中,教师的适当引导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思想上的引领,让学生在创作中提升道德认知。

当学生写 “一件难忘的错事”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写出做错事的经过,更要写出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明白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如何改正,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的品质。在写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这类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让学生在写作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点评,肯定其中体现的良好道德品质,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在语文教材内容中深挖德育资源,在写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价值认知,能够将德育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路径,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德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方法,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培蕾 .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18):53- 56.

[2] 于媛媛 . 基于家校融合与生命化德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J]. 读写算 ,2024,(34):136-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