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作者

白瑞

陕西省神木市滨河新区第十三中学

引言

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包括批判、反思、质疑、判断、分析等要素,思维能力同时也是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作为核心任务,基于这一任务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整合资源。基于新调整、新要求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应,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一、新知识激发学生思辨主动性

语文学科是最为基础的学科,在语文学科中有汉字文化、民风民俗、诗词歌赋等,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品质、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和欲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这些信息资源也可以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主动学习、思考、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当学生们产生了兴趣后,教师可以导入新知识,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在拓展延伸中产生更多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1] 。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主动阅读、深入思考,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其中各个孙权的特点和实力,学习孙权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孙权的视频。通过图文和视听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们观看、体验、感悟,随后教师可以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孙权和吕蒙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课文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当学生们阅读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们思考乃始就学的真正含义,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想象一下换作是自己会如何做?在问题导向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们深入分析,梳理线索,把握中心,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获取关键信息、对比分析,通过自己的运筹帷幄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从细节入手提高学生的思辨灵活性

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辩证、批判性地看待、分析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确保学生们的思路符合常理和逻辑,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细节,比如人物形象刻画、动作描写、对话、景色描写等细节部分。在思考时要联系上下文、背景等,推敲细节背后的寓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2] 。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叔叔于勒的形象总结于勒变穷后的不同表现和心理,并思考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讽刺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将语文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让学生生活中观察、思考,结合社会背景知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了解课文背景,作者信息。随后在阅读中总结菲利普夫妇、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探索不同人物反映的阶级特点。通过文章的故事,让学生们联想自己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个例,让学生们在深度思考、探究中改变自己单一通过认知判断事物的做法。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和思考,突破学生思维桎梏,让学生们跳出传统思维,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从细节入手深入分析,从而掌握真理,提高学生思辨灵活性 [3] 。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实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形成发散思维,逐步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前要明确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重难点科学设置任务,注重任务的层次性、实践性、探究性、趣味性。可以让学生自主分工、合作进行,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们可以形成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们的精神品质,并品味文章语言,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教师先遵循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各个小组学生的特点设置以下任务:自主阅读,理清本文线索,总结文章中写景抒情的句子;画出文章托物言志的锻炼,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感悟白杨树象征了什么?结合自己所学的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总结概况抗日军民的形象、特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思考,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更多的想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确保学生想法更加丰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结语

综上,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思辨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思辨能力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新知识,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判断、分析。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张佳欣 .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 , 2023(9):42- 45.

[2] 梁丹丹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 2023, 9(6):105- 108.

[3] 汤寅颖 . 初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24):1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