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益阳市“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董效康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省益阳市 413000

引言

在“禁塑令”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升的背景之下,“以竹代塑”已然成了绿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益阳市身为“中国竹子之乡”,有资源、生态以及区位等多方面的优势,故而将该产业列为绿色转型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当地借助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初步构建起了竹资源培育、加工研发以及市场拓展的产业基础,但依旧面临着技术瓶颈、标准缺失等诸多挑战。

一、益阳市“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的优势

1. 丰富的竹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益阳市位于湘中偏北的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温暖湿润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竹子生长,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称。全市竹林面积超过 300 万亩,包含楠竹、毛竹等 20 多个品种,年竹材蓄积量达到 8000 万根以上,为“以竹代塑”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证,益阳秉持生态优先的发展观念,竹林生态系统完整,森林覆盖率较高,竹资源培育与生态保护形成了良性循环 [1]。丰富的竹资源降低了原材料运输成本,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为绿色竹制品生产奠定了天然的基础。

2. 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潜力

益阳市把“以竹代塑”产业当作绿色转型的关键重点方向,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还设立了专项发展基金,为竹制品研发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以及人才引进补贴等优惠措施。在产业布局方面,规划构建竹产业示范园区,并且完善竹材加工、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设施,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全球“禁塑令”政策一直在持续推进,使得环保型竹制品替代塑料产品的市场空间持续不断地扩大。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有所提升,竹制餐具、包装材料等的需求不断提升,益阳依靠自身的区位优势,其产品可辐射到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消费市场,市场潜力正在持续不断地释放。

3.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益阳市十分重视竹产业科技创新工作,积极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打造竹材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当下已成功攻克竹材改性、高温压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出竹纤维复合材料、可降解竹制包装等 20 多种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中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在人才培养层面,本地职业院校专门开设竹制品设计与制造专业,每年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500 余人,借助人才引进计划吸引竹加工领域专家团队进驻,为“以竹代塑”产业给予了坚实的技术支持与人才保障,促使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益阳市“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策略

1. 加强竹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构建科学的竹林培育体系,推行竹林分类经营模式,划分出核心保护区以及可持续利用区,普及竹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相关技术,以此提升竹材产量以及品质。制定竹材采伐限额制度,严格遵循“采育平衡”原则,保证年采伐量不会超过生长量,搭建竹资源动态监测平台,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对竹林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此外,鼓励开展竹林碳汇项目,借助生态补偿机制激发林农护竹育竹的积极性,实现竹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以竹代塑”产业提供长期且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2. 推广“以竹代塑”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针对塑料替代需求旺盛的领域展开关注,着重对竹制一次性餐具、包装材料以及日用品等替代产品进行研发,积极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展开攻关,突破竹材防水防腐以及韧性提升等方面所存在的技术瓶颈。着手建立“以竹代塑”产品研发中心,同时设立创新奖励基金,以此激励开发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动竹材加工技术实现升级,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开展竹材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开发竹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产品,拓展产品的应用场景。

3. 建立竹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协同机制

构建竹产业与环保企业合作平台,促使竹制品在环保领域得以应用,携手环保部门共同制定竹制品环保标准,开展产品环保认证工作,提升其在市场中的认可度,搭建竹材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把边角料加工成生物质燃料或者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推动竹产业园区与环保产业园区进行联动发展,共享环保设施以及技术资源。举办“以竹代塑”环保宣传活动,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形成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好互动。

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扩大“以竹代塑”产业专项基金规模,对重点项目给予贷款贴息以及相应补助,推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竹制品研发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对环保型竹产品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构建“绿色通道”,以此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完善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竹材运输通道、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来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以竹代塑”产业。

5.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加强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共同创建“以竹代塑”产业学院,设置竹材加工、产品设计等专业来定向培育人才,施行技能培训规划,每年举办竹制品加工技术培训,以此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借助 “人才新政” 引入竹产业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并给予住房、科研经费等支持。构建科技创新激励体制,对于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奖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竹产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促使产学研用紧密融合,为产业发展赋予持续的创新动力。

结语:

益阳市“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有着坚实基础以及广阔前景,丰富的竹资源、有力的政策扶持以及持续的科技创新形成了核心优势。采取资源可持续管理、产品研发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策略,可突破发展瓶颈,提升产业竞争力。未来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人才培养与科技转化,促使“以竹代塑”产业达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俊毅 . “以竹代塑”产业潜力大 [N]. 经济日报 , 2025-07-22 (006).

[2]何宇澈.“以竹代塑”,让生活多一个“竹选项”[N]. 人民日报,2025-07-18 (010).

作者简介:董效康,男,汉族,河南商丘,研究生,专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品牌策划与推广。

基金项目:2024 年益阳市社科研究课题“益阳市“以竹代塑”产业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021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