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朱永君
沙湾市第五中学 832100
一、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接触到完整的故事架构、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多元的主题表达,从而培养其深度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探索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也刻不容缓。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 阅读兴趣不高
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整本书阅读为经典名著,虽然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但因为学生对名著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名著阅读兴趣不高。教师在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时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2. 重视程度不足
新疆受地域限制,对阅读的重视远远不够。语文教师平时过于注重教材单篇课文的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不能合理安排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课时,导致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不重视。
3.指导方法单一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较为传统和单一,缺乏对阅读方法的系统指导。如: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做批注、如何进行人物分析、如何把握文章结构等。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下。
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和提升。改善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全面提升阅读教学质量,进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研究意义重大,也势在必行。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为营造阅读氛围,在所带班级设立图书角,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和同学分享,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处处弥漫书香,下课时时能开展阅读;专设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借阅,学生一月至少读一本书;一月一小结,及时表彰阅读量大的同学;定期开展读书系列活动,通过读书分享、展演、读书达人评选等活动在班级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制定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盘点要阅读的课外书籍,制定阅读计划。如:一学期至少读几本书,哪几本必读,哪些选读;一个月至少读一本书,完成一次阅读汇报;每周至少课外阅读 5000 字,达标就给一份奖励;将读书分享与课前演讲训练相结合,每天语文课课前 2 分钟开展好书推荐、读书心得、读书分享演讲活动,一月一总结,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鼓励学生每天利用碎片化时间至少课外阅读半小时,其中,每天的午读课,督促学生完成十五分钟课外阅读,针对阅读速度慢、效率低下的学生做针对性辅导;将阅读课搬进课堂,每周学生进阅览室上课外阅读课一节,语文老师全程陪伴,督促、指导学生开展有效阅读;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分享、评比活动,促进课外阅读持续开展。
(三)优化指导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不仅仅只是阅读要求和督查,更多的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从默读训练开始,先提出基本要求: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一分钟读 500 字。然后再进行一目数行的训练,不断扩大阅读视线范围,逐步提高要求;针对不同内容的书籍,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开展阅读。通俗易懂的书籍逐个阅读;较长的书跳读,晦涩的书先读最感兴趣的内容,有难度的书开展专题阅读;教师就整本书阅读指导设计陌生化导读、跟进式导读、巩固提升导读三种名著导读课,每学期至少完成一份优质导学设计,整理一份教学案例,不断提升自己名著阅读导读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校外专业老师来学校为学生做限时阅读训练和示范诵读,有效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效率。
(四)拓宽阅读渠道,根植乡土文化。
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空间,要努力构建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模式。一是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积极参加社区、协会举办的读书活动,通过交流展示分享阅读成果,体验阅读带来的快感。二是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分享交流阅读感悟,通过家长伴读、亲子阅读培养学生良阅读习惯。三是组织学生阅读本土作家作品,如新疆本土作家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大地上的家乡》、《本巴》等作品,积极参与“文旅之声”节目录制,借音频、短视频推广本土文学作品。四是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根植乡土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形成“经典名著 + 乡土文学”双线阅读融合的阅读生态,推动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与人文素养的培育。
(五)创新阅读形式,开发特色课程。
为开阔学生视野,丰富阅读形式,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出独具本土特色的行走的阅读特色课程,努力打通语文和音乐、美术、思政等学科间的通道,实现跨学科阅读和学习。一是用研学旅行的方式阅读家乡旅游景点,了解家乡文化,开展“看我美丽家乡”、“我把家乡生活讲给你听”、“家乡文化我传承”等系列行走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写我家乡面貌,抒我家乡情怀。二是指导师生拍美景、写美文,完成图文结合的研学旅行日记、手抄报、电子小报,形成融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特色作业,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三是指导学生把经典名篇中的精彩片段改编成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经典场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锻炼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四是借助音乐、舞蹈、服饰等元素在舞台上诵读经典,渗透德育内容,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实现了跨学科学习。
(六)深化课题研究,凝练教学成果。
在深入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阅读指导策略,提升课外阅读效率,需要聚焦整本书阅读指导中遇到的难题,提炼成研究课题,深入开展新课程背景下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实践的课题研究,就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形式、创新阅读方法等开展深入的实践、探讨、研究,总结出精读、略读、跳读、选择性阅读、专题性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探索出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精心导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生生互读等多种阅读形式,提炼出配乐诵读、表情朗读、创意表演读等多种阅读策略,开发出极具地域特色的行走的阅读课程,形成思维导图、名著阅读手抄报、研学旅行日记、图文结合的电子小报等丰富多样的特色作业,整理出值得借鉴推广的优秀教学案例、学术论文,促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科学规划阅读内容和进度、运用多样化的阅读指导方法、设计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享受阅读的乐趣,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整本书阅读”的五种基本策略》——吴欣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