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普珍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曲奴乡便民服务中心 西藏 白朗县 857330
一、加强西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西部乡镇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群众的生活重心逐渐从单纯追求物质满足转向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对多样化、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愈发强烈。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能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众群体,提供涵盖文艺、体育、科普、民俗等多领域的文化活动与服务,打破乡镇文化生活相对单一的局面。群众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既能释放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精神上的慰藉,还能在互动交流中拓宽视野、丰富精神世界,进而显著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
(二)促进乡镇社会和谐稳定
群众文化建设为乡镇居民搭建了平等、开放的交流平台,无论是广场文艺汇演、民俗节庆活动,还是读书分享会、体育竞赛等,都能吸引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群众参与其中。在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群众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消除隔阂与误解,逐步构建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邻里关系,有效减少因沟通不畅引发的矛盾纠纷。同时,积极健康的文化内容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强化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规范日常行为,营造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为乡镇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二、西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群众是西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也是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建设工作必须始终围绕群众的实际需求展开。在项目策划阶段,需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不同群体对文化活动类型、内容、时间、地点的偏好,精准把握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避免脱离群众需求的 “形式化” 建设。在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群众主动参与文化项目的设计、运营与管理,如支持群众自发组建文艺团队、民俗传承小组等,让群众从 “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 “主动建设者”,确保文化建设成果真正贴合群众需求,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二)因地制宜原则
西部各乡镇在历史文化积淀、地理环境特征、民族构成情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貌,这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禀赋。因此,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乡镇自身实际,坚决避免盲目照搬外地模式、忽视本土特色的做法。要深入调研并系统梳理当地的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文化资源,将这些独特元素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例如将民族舞蹈、传统戏曲融入文艺演出,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融入文化宣传,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标识的文化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感受到熟悉的本土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认同感,又能推动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形成差异化的文化建设优势。
三、推进西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文化建设的成效。针对西部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现状,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结合乡镇人口规模、地域分布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拥有一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文化场所,每个行政村配备基本的文化活动空间。在设施配置上,除了常规的图书、报刊、音响设备、体育器材外,还应根据群众需求增设多媒体播放设备、数字阅读终端等现代化设施,提升文化服务的便捷性与多样性。同时,要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日常维护与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更新与补充,避免因维护不当导致设施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确保文化基础设施长期稳定服务于群众。
(二)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人才是推动西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人才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文化活动的水平与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一方面,要注重本土文化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深入排查乡镇内的民间艺人、文艺爱好者、文化传承人等潜在人才,建立本土文化人才库,通过举办专业培训班、邀请专家上门指导、组织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他们的文艺创作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与文化传承水平。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如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提供活动场地支持、表彰优秀文化人才等,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群众文化建设,成为乡镇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外部专业文化人才。通过与高校、文化机构、文艺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文化志愿者、专业文艺工作者、文化管理人才等定期或长期入驻乡镇,开展文化辅导、活动策划、人才培训等工作,为本土文化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带动整体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形成 “本土人才为主、外部人才为辅” 的良性人才格局。
(三)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
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是吸引群众参与、提升文化建设实效的关键。在活动形式上,要打破传统单一的线下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拓展线上文化活动渠道。例如,利用乡镇官方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开设线上文化专栏,举办线上书画展、线上文艺汇演、线上文化讲座、线上读书打卡等活动,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参与文化活动,尤其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参与需求。在活动内容上,要兼顾娱乐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构建多元化的内容体系。除了传统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节日庆典等娱乐类活动外,还应增加科普宣传、法律知识讲座、农业技术培训、健康养生指导等实用类活动,以及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技艺学习、红色文化教育等传承类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重大节日等时间节点,策划主题性文化活动,如春季踏青文化节、秋季丰收民俗展、春节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等,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让群众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与能力提升。
结束语
西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兼具民生意义与发展价值的重要工作,不仅关乎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更对乡镇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协同发展及地域文化传承具有深远影响。在推进过程中,需始终明确其核心价值,坚守科学的建设原则,从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活动内容三个关键维度发力,不断优化实践路径。未来,还需持续关注群众需求的变化与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创新文化建设的思路与方法,破解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难题,推动西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西部乡镇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让群众在文化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宋俏燕 . 西部地区乡镇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调查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 2025.
[2] 吴思莹 . 供给侧视域下我国西部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果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 , 2020.
[3] 杨西民, 赵周荣, 云献科. 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安居乐业[N]. 陕西日报 , 2006-12-14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