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

边巴拉姆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拉孜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 西藏 拉孜县 85810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旨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为其他领域振兴提供思想引领、精神支撑与文化氛围。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直接面向乡村群众,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服务,连接乡村文化资源与群众需求,是推动文化振兴的关键抓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价值与作用,构建适配乡村发展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转变移风易俗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通过搭建多样化的文化平台、开展多元文化活动,有效填补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空白。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文化活动空间;组织文艺汇演、读书分享、书画展览、民俗体验等活动,覆盖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群众群体,满足其差异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文化服务与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获得精神愉悦与情感满足,摆脱精神空虚,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精神层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群众精神基础。

(二)培育文明乡风与乡村美德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是培育文明乡风、弘扬乡村美德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好人好事宣讲、家风家训传承等文化活动,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借助戏曲、堆谐、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理念,抵制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健康、节俭的乡村风尚。长期的文化熏陶与引导,能让文明理念逐渐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乡村道德共识,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三)传承与弘扬乡村特色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承担着挖掘、保护与传承乡村特色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组织民俗文化调研、非遗传承人培训、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系统梳理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资源,抢救性保护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与文化形式;通过将乡村特色文化融入文化活动,如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文化节、非遗展演等,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本土文化魅力,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代代相传。这种文化传承不仅保留了乡村的文化根脉,更塑造了独特的乡村文化标识,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赋予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一)激活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通过挖掘与梳理乡村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通过深入调研乡村历史传说、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文化元素,提炼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符号与文化 IP;借助文化创意设计,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包装等领域,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与附加值,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产品体系。同时,通过组织文化产品展销会、线上文化产品推广等活动,搭建文化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推动乡村文化资源从 “资源” 向 “产品”“产业”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二)促进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是推动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通过将乡村文化活动、文化场景与旅游体验结合,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如民俗体验游、非遗研学游、传统节日主题游等,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乡村文化魅力,提升旅游体验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依托乡村文化设施,如文化站、非遗展示馆等,打造乡村文化旅游节点,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通过培训群众参与文化旅游服务,如担任民俗讲解员、传统技艺展示者等,提升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文化旅游带动群众增收,为乡村产业兴旺注入新活力。

(三)培育乡村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通过开展文化技能培训、人才孵化等工作,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本土人才。针对乡村群众开展文艺创作、文创设计、非遗技艺、旅游服务等领域的培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与产业技能,挖掘群众中的文化人才潜力;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邀请专业文化人才、产业专家下乡指导,为本土人才提供学习与成长机会;鼓励群众成立文化合作社、文创工作室等组织,扶持本土文化人才创业就业,形成一支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乡村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优化乡村治理

(一)增强群众对乡村共同体的认同感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通过组织集体性文化活动,强化群众之间的情感联结与身份认同。在共同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群众打破地域、身份差异,分享文化体验、交流生活感悟,逐渐形成对乡村共同体的归属感;通过文化活动传递乡村发展理念、集体利益诉求,引导群众将个人发展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对乡村事务的关注度与参与意愿。这种基于文化认同形成的共同体意识,能有效凝聚群众力量,为乡村治理奠定情感与思想基础。

(二)搭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多元化渠道。在文化活动组织与文化服务开展过程中,通过设置意见征集环节、邀请群众参与文化设施管理与活动策划,让群众有机会表达对乡村发展、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建议;以文化社团、兴趣小组等形式组建的群众组织,不仅是文化活动的载体,更成为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群众可通过这些组织反映问题、协商事务,推动乡村公共事务决策更贴合群众需求,提升治理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三)营造和谐的乡村治理氛围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通过传递和谐理念、化解矛盾分歧,为乡村治理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开展邻里互助主题文化活动、矛盾调解宣传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包容、友善的相处理念,减少邻里矛盾与利益冲突;借助文化活动宣传乡村治理政策、村规民约,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治理要求,增强对治理工作的配合度;通过文化活动中的集体协作,培养群众的团队意识与规则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氛围,降低治理难度,提升治理效能。

结束语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从精神、产业、治理三个维度为乡村振兴赋能,既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 “助推器”,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 “新引擎”,更是乡村治理优化的 “黏合剂”。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推动文化服务与乡村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文化服务的价值与作用。同时,需注重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鼓励群众参与文化服务建设与实践,让文化服务真正扎根乡村、服务群众,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持续的文化动力与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万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 百花,2024, (03): 112-114.

[2] 褚艳玲 .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J]. 戏友 , 2023, (05): 30-32+64.

[3] 周丽珍 .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J].民族音乐 , 2023, (03):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