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在提升初中生英语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聂天米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江苏 无锡 214105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目前初中英语教学里,仍存在学生被动学习、语言运用能力不强、文化意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一、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价值

(一)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项目式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 “碎片化” 的知识传授方式,让学生在完整项目情境中综合运用英语。从搜集资料时的阅读与倾听,到讨论方案时的口语表达,再到撰写成果时的书面输出,学生全程处于真实的英语环境中,能把所学词汇、语法、句型自然转化为实际语言技能,逐步提高语言运用的熟练度、准确性与灵活性,切实改善“哑巴英语”“书面与口语脱节”的问题。

(二)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系统性发展

项目实施中,学生要应对从主题规划到成果呈现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如何确定探究重点、协调小组分工、优化成果形式、处理展示中的突发情况等。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能有效锻炼分析、规划、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清晰、灵活多元的思维方式,为今后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三)助力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项目式学习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资源整合及学情分析能力要求更高。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理论方法,深入研究教材与项目的融合点,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这能推动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提升专业能力与教学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项目时,能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促进自身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项目式学习与初中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的适配性

(一)契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维度,这与项目式学习的目标逻辑高度一致。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围绕特定主题开展资料搜集、方案设计、成果输出等全流程活动,全程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沟通与表达,能有效强化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项目主题常涉及中外文化对比、社会生活议题等内容,可引导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跨文化交际意识;面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学生需分析需求、梳理思路、寻求解决方案,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品质。

(二)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意愿与协作意识,但对单一的知识灌输模式兴趣较低,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积极性不足等问题。项目式学习以具体、有趣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将抽象的英语语法、词汇等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符合初中生乐于参与、善于动手的认知特点。在项目推进中,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能力选择参与环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小组协作的形式也能满足初中生的社交需求,激发学习热情,为综合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锚定教学目标,精准设计项目主题

项目主题设计是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核心,需紧扣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确保项目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深度契合。设计要注重主题的真实性与探究价值,选取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热点的内容,像文化传承、环境保护、校园活动策划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运用英语;同时,要考虑主题的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兼顾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求,避免因目标过高或任务模糊导致学生难以参与。此外,项目主题需明确成果形式,如调查报告、英文短剧、宣传手册等,为项目推进提供清晰导向。

(二)转变教师角色,搭建自主探究支持体系

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要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为“引导者、组织者与支持者”,为学生搭建完善的自主探究支持体系。首先,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如相关英文文献、音视频材料、在线学习平台链接及工具书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解决语言障碍;其次,引导制定科学项目计划,指导明确探究方向、拆分任务模块、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关键环节;项目实施中,教师需定期沟通,及时了解进展,针对思路瓶颈、语言错误等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既避免过度干预限制自主思考,也防止支持不足让学生陷入困境;此外,还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会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协商,逐步形成独立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强化小组协作,构建高效互动学习氛围

小组协作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组建小组要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将不同英语水平、性格特点、能力优势的学生分在一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明确协作规则,要求学生全程用英语讨论、分享进展、反馈问题,保证语言运用连贯有效;引导小组建立清晰分工,如设资料搜集员、文案撰写员、成果展示员等角色,让每个成员明确职责,避免“少数人承担、多数人旁观”。同时,教师要关注协作中的互动质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耐心倾听、主动帮同伴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与责任担当;对协作中出现的矛盾分歧,及时引导学生沟通协商、化解冲突,提升协作效率。

(四)优化评价体系,完善过程性与多元化反馈机制

传统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无法全面反映项目式学习的效果,需构建“过程性 +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能真实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评价主体应兼顾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可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项目中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及能力提升,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小组互评能促进小组间的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评价他人成果的过程中拓宽思路、提升批判性思维;教师评价需从知识掌握、语言运用、思维品质、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给出客观、具体的反馈意见,避免笼统评价。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还要重视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及学习习惯的发展。

四、结论

项目式学习为初中英语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路径,通过精准的项目设计、合理的教师角色定位、高效的小组协作与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同时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周子涵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J]. 校园英语 ,2025(11):127-129.

[2] 杨泳春 . 实施项目式学习 培养初中生英语高阶思维 [J]. 英语教师 ,2024,24(20):151-154+164.

[3] 王迪 . 程海兰 . 指向初中生社会情感技能的英语项目式学习问题及对策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29):14-16.

作者简介:聂天米(1995-),女,硕士,二级教师,主要从事脑科学与初中生学习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