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用拖拉机智能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作者

任海霞

中国一拖(洛阳)战采中心

一、引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农用拖拉机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动力机械,其智能化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化农用拖拉机能够实现自动导航、精准作业、智能监测等功能,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大、作业精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是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用拖拉机智能化关键技术

2.1 卫星导航技术

卫星导航技术是农用拖拉机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等。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农用拖拉机能够实时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实现精准的路径规划和自动导航。例如,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在农田作业时,可根据预设的作业路线自动行驶,作业精度误差可控制在几厘米以内,大大提高了作业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效减少了重复作业和漏耕现象。

2.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在农用拖拉机智能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感知作用。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用于监测土壤状况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肥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物生长状态的作物高度传感器、叶面积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拖拉机自身运行状态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大量的农田和拖拉机相关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系统,为精准作业和智能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土壤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阈值时,智能控制系统可自动控制灌溉设备进行精准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3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使农用拖拉机能够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预设的作业策略,自动控制拖拉机的行驶速度、转向角度、农具的升降和作业深度等参数。例如,在耕地作业中,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土壤硬度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自动调整拖拉机的动力输出和犁具的作业深度,保证耕地质量的一致性;在播种作业中,可根据种子传感器检测到的种子流量,自动调节播种机的播种速度,实现精准播种。同时,智能控制技术还能实现拖拉机的远程监控和操作,用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对拖拉机进行远程启停、作业参数调整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2.4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实现农用拖拉机智能化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的基础。目前,主要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4G/5G 等。通过通信技术,拖拉机可将采集到的农田数据、作业数据和自身状态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或用户终端,同时接收来自用户或智能决策系统的控制指令。例如,基于 4G/5G 通信技术,用户可实时查看拖拉机的作业位置、作业进度和作业质量等信息,并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对大面积农田作业的高效管理。

三、农用拖拉机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

3.1 国外应用现状

在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农用拖拉机智能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例如,美国迪尔公司作为全球农业机械的龙头企业,其推出的智能化拖拉机集成了先进的卫星导航、传感器、智能控制和通信技术。迪尔公司的 “识别与喷洒” 系统结合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可对农田中的杂草进行精准识别,并控制喷药机仅对杂草区域进行喷药,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量,同时提高了除草效果。此外,该公司的智能化拖拉机还能与其他农业设备进行协同作业,实现整个农田作业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又如,德国的克拉斯、法国的库恩等农业机械制造商也在积极研发和推广智能化农用拖拉机。这些智能化拖拉机在精准作业、智能监测、远程控制等方面表现出色,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了欧美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2 国内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和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农用拖拉机智能化技术在国内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国内一些大型农业机械企业,如中国一拖、雷沃重工等,纷纷加大对智能化拖拉机的研发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产品。例如,中国一拖的东方红自动驾驶拖拉机,可实现自动转向、自动驾驶等功能,广泛应用于播种、打药、起垄等作业环节,与同马力传统拖拉机相比,可降低生产成本 20% 。

同时,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智能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智能农机倾斜等,有力地促进了智能化农用拖拉机在国内的应用和普及。此外,在一些大型农场和农业示范区,智能化农用拖拉机已经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农用拖拉机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效益分析

4.1 提高作业效率

智能化农用拖拉机能够实现自动导航和精准作业,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和时间浪费,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例如,在大面积农田的播种作业中,智能化拖拉机可按照预设路径快速、准确地进行播种,作业速度和效率远高于传统拖拉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播种任务,确保农作物按时播种,为丰收奠定基础。

4.2 降低劳动强度

传统农用拖拉机作业需要驾驶员长时间在田间操作,劳动强度大。而智能化拖拉机可实现无人驾驶或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只需在作业前设置好相关参数,拖拉机即可自动完成作业任务,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4.3 实现精准农业

通过卫星导航、传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农用拖拉机能够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作业,如精准施肥、精准喷药、精准灌溉等。精准农业的实现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和水资源的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4 提升经济效益

智能化农用拖拉机的应用可通过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精准农业等方式,降低农业生产的综合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例如,精准施肥和精准喷药可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农资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精准作业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价格,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总结:农用拖拉机智能化技术,涵盖卫星导航、传感器等关键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应用现状与案例。分析显示,其能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精准农业并提升经济效益,但也面临挑战。未来需持续发展,助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转型。

参考文献

[1]吴清分.国外农用拖拉机的技术发展新动向[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

[2]王新琴,曾励.基于CFD技术的农用拖拉机液压系统优化[J].农机化研究, 2023, 45(4):5.

[3]苑全红.我国拖拉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1, 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