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孙民超
唐山市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引言: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是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压力、交往适应、心理情绪等方面的诉求,传统心理健康模式的一元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全育人” 理念的提出,教育界提出学生教育、家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发力,心理健康渗透于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疏导,但更注重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这有利于长效化、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 三全育人” 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心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呈现认知、情绪迅速变化,社会适应能力萌芽,未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精神卫生教育,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或交往困难、自我认识不清晰等问题,三全育人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从自我认知、情绪、社会交往等角度进行训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心理素质训练,从而提升学生自我调节、抗压能力。
2.支撑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小学教育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素质养成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有助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小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使学生心理在认知、情感、人际、道德活动中得到协调,实现学校全员育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教育、教育德育教育、体育、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的统一,教育目标不仅是学习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应对社会环境多样化挑战
现代社会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机遇,也增加了心理负担和压力。网络、同伴、家庭环境的变化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健康。“ 三全育人” 的背景之下可以形成全方位立体交叉、无缝隙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护网,加强学校、教师、家庭三方面的结合,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有的放矢。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减轻心理的压力和提高适应社会、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增强学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 三全育人” 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1.构建全员参与的心理教育机制
全员参与是“ 三全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保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还需要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参与,教师在课堂、活动、交流中需具备基本心理辅导技能,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基本干预;学校联动家长,让家长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交流中。学校管理人员要定期培训、考核教师,要使全校人员具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基本的心理辅导技能,形成全员覆盖的长效化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助力学生心理健康。
2.实施全过程渗透的心理教育体系
全过程渗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课内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心理活动体验活动、社会心理活动都可以作为心理辅导活动的载体。在课内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教学、角色扮演、交流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在课外活动中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通过心理沙盘活动与兴趣小组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心理体验、心理调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而且学生的心理素质发生变化,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合。
3.打造全方位支持的心理教育环境
全方位支持的心理育人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情感环境、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如学校营造安全、温馨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学校的物理环境中感到安全、存在感。情感环境,如老师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分享感受,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个性。社会环境,如学校建立社区、社团、心理健康服务专业等联系,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帮助。全方位支持的心理育人环境建设使心理育人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积极稳定的心理育人环境,增强育人教育的全方位支持。
4.强化个性化发展与科学评价机制
“ 三全育人” 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通过心理健康测查、观察、学生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兴趣发展、个人诉求等,建立个性化的指导计划、发展目标。评价系统:建立动态、科学、有效的学生心理发展评价体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情绪能力评价体系、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体系等。评价是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的闭环,教师通过信息反馈、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或自我反思,提升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整。因材施教,科学评价,让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使评价系统更具体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
三、结语
“ 三全育人” 视域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出发点,构建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有效解决外界所带来的心理冲击,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心理教育个性化发展以及科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能够为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提供指引与帮助,从而为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俊梅.“ 三全育人” 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J].新课程研究,2024,(17):7-9.
[2]钟妙纯.“ 三全育人” 视域下小学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J].当代教研论丛,2023,9(08):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