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作者

胡金平

四川省仁寿县龙正中学

高中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化零为整,为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提供帮助。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历史内容,理清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通过高质量的历史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刻地领略中华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进而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认知观。

一、采用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思考

在高中历史的大单元教学中,以问题为引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问题引领教学不仅赋予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了无数有待探索的事件和人物,其背后都隐藏着深厚的背景和丰富的故事,这为问题引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这一教学单元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富有深度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比如:“ 为何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那么多的思想家和流派?” “ 这些思想家的主张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现代社会的变革有何异同?” 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以问题引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或多个问题,让他们通过合作和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新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比如,学生可以扮演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历史事件,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验人物的情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彰显主体意识,创造和谐氛围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组织活动中,某些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育,直接对学生展开知识灌输型的教学,这种填鸭模式的历史课堂教育方式并不好,会影响学生主动思考习惯的形成,也会降低课堂整体效率,甚至部分学生由于历史学习成绩上不去会心生抵触和厌倦。因此在具体教学执行策略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结合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为学生创造高效率、和谐的历史课堂氛围。从这里可以看出,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师和学生需要转变角色,和谐相处,愉快沟通。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要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以及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历史课堂教学得以高效运行。

三、丰富课堂知识,引入历史思维

教师在讲授历史这门课程的时候如果仅仅是按照教科书中的内容给学生进行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本来就存在很多的细节和可供考证的未证之事,从教科书中有限的知识里是表达不出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魅力的,而且对于历史的思考往往是深入又广泛的,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一些历史知识的时候更多地可以给学生引入一些历史的思维和眼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更多丰富的现实经验,因此在授课的时候就需要运用到更多的教学手段,将历史课堂的时间从时间到空间上都获得最大程度的扩展,运用微课教学的方式把历史课堂的内容填充起来。

例如,在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教师在教授教科书中的内容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利用一些碎片时间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短片,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考古方面的纪录片等等,还可以找到一些学者对于丝绸之路的分析和解读,从不同人的眼光和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听到更多不同方面的对于丝绸之路的深入解读,能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积累到丰富的历史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学生比较深厚的历史修养水平。通过这些微课手段,教师就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地丰富课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总之,对于我们来说,学好历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保持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认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悟高中历史的无限魅力,并为我们日后更深入地学习历史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李雪峰.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认知能力分层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20):42-43.

[2]邹丽倩.新高考背景下关于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