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工制作中培养农村幼儿的创新能力
张仕华
四川省仁寿县大化镇幼儿园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和家长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阶段是个体创新潜能的初步萌发期,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成长。手工制作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发展动手能力、培养艺术兴趣,还能够激发其创新潜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农村现有资源,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手工制作中培养农村幼儿创新能力的路径
(一)培养提升教师手工制作的创新能力
师高弟子强,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手工制作创新能力。首先幼儿园应使教师深刻领会创新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 对全体教师进行手工制作的技能培训,并通过学习、研讨、比赛,提高教师的手工制作创新教学技能。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在手工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精神尤为重要。例如,在活动中,通过带领孩子们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如一个石头像什么,几个石头组合在一起又像什么。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培养孩子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开始主动探索身边的事物,进而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办法。
(三)运用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农村幼儿园通过借助农村自然环境和废旧物品,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如鹅卵石和各种农作物作画。用扫帚和簸箕制作手作作品。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动手来培养创新能力,在合作和讨论中碰撞创新的火花。
(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之一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农村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例如,在一次幼儿园组织的团队合作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搭建一个小型的“ 农场” 。其中,一些孩子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调整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反复实验和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促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培养了应对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培养独立思考的机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手工制作中培养农村幼儿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匮乏,限制创新活动的开展
在农村,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例如,在手工课上,教师只能提供了剪刀、胶水和几张白纸,要求孩子们制作卡片。虽然孩子们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材料单一,很多孩子的作品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孩子们的创意空间被压缩,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创新潜力得不到激发。
(二)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
在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灌输式、标准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手工活动,忽视了对孩子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引导。例如,在手工课上,教师提供了纸箱和胶水,要求孩子们按模板进行制作,目的明确,步骤简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未鼓励孩子们进行思维上的创新。也没有给孩子们提供开放性思考的空间。孩子们只是机械地照着模板进行制作。因此,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三)家庭支持不足,限制幼儿创新潜力的发挥
在农村,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家庭环境的制约。家长缺乏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更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激励,例如,在手
工制作亲子活动中,有的家长对该活动认识不足,没有及时的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幼儿对手工活动的缺少兴趣,手工作品简单且缺乏创意。而得到家长支持和鼓励的幼儿手工作品创意新颖,内容丰富。
四、应用手工制作提升农村幼儿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手工制作中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将其转化为手工制作的材料。如,收集树枝、石块、纸盒、旧报纸等物品,开展创意性手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当地特色文化等设计主题化的手工活动;利用秋天的落叶进行自然艺术创作;通过农村的农具和物品设计传统手工活动,既能够增强孩子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幼儿园还可以与周边社区或企业合作,争取捐赠或低价购买一些基础的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丰富教学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
(二)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引导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加灵活和富有创意的手工活动,鼓励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尝试不同的做法,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在手工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如果这个材料不够,我们该如何解决?” 或“ 你能想到其他的创意吗?”这些问题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互动和交流中相互启发,从而促进集体创新思维的发展。教育培训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法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
(三)增强家庭教育的支持与参与
为增强家庭对手工制作和创新活动的支持,幼儿园可以举行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介绍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简单的、适合家庭开展的手工创意制作活动。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实验和创作。此外,幼儿园可以设计“ 亲子手工活动日” ,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制作,通过亲子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增进家庭亲子关系,还能增强家长对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家长了解创意活动的意义,帮助他们摆脱传统“ 填鸭式” 教育的观念,转而支持孩子的自主创作和个性发展。通过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和激励。
五、结论
在农村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中,资源匮乏、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和家庭支持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教育资源整合、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以及增强家庭教育支持,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教育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为农村儿童创造更好的创意环境,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其创新潜力。
参考文献
[1] 王小芳, 李明。 农村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 34(5): 45-50。
[2] 刘晨, 张伟。 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幼儿手工活动创新设计与实践[J]。 学前教育学刊, 2019, 28(3): 112-118。
[3] 黄洁, 陈刚。 从家庭支持到学校教育:农村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元路径[J]。 家庭教育研究, 2021, 32(7): 79-85。
[4] 赵莉莉。 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与方法[J]。 教育资源与发展, 2018, 25(4): 57-63。
[5] 唐晓红, 李东。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激发农村幼儿创造性思维[J]。教育心理学杂志, 2022, 30(2): 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