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德育带班 用德行育人

作者

黎华珍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燕喜小学 513400

“ 以德育带班 用德行育人” 是做好班级建设工作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涵养品德修养、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依托。在新时代班级建设背景下,如何将德育理念融入带班实践,以教师德行引领学生成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 以德育带班 用德行育人” 的应用策略和实施路径展开探究,希望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一、德育带班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核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部分学生出现自我中心、责任缺失等问题,这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德育带班 用德行育人” 强调将德育贯穿班级管理全过程,以教师的德行和班级的德育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向。

目前,部分班主任对德育的理解浮于表面:有的将德育等同于主题班会的宣讲,缺乏与学生生活的结合;有的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有的轻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未能形成育人合力。因此,探究如何以德育带班用德行育人的实践路径,成为当前班主任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以德育带班 用德行育人” 的应用策略和实施路径

(一)以德育理念构建班级文化,奠定育人基础

班级文化是德育的隐形课堂和实践课堂,其核心是价值观的引领。班主任要把德育融入到班级文化的创建、班级制度的制订和班级精神的建设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德熏陶,实现“ 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效果。

1.环境浸润:在教室布置“ 美德角” ,张贴名言警句及班级学生好人好事等;开辟“ 成长墙” ,写下全班共同的道德约定,如“ 遇到师长主动问好” “ 不说脏话,乐于助人” 等,让墙壁成为看得见的“ 品德成长轨迹” 。

2.制度内化:通过班级民主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将尊重、诚信、责任等品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如“ 按时值日” “ 有借有还” 等,使制度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3.精神凝聚:班主任定期召开德育主题班会、精神故事分享会等,把班级精神变为学生共同的言语和行动,形成“ 人人讲品德,个个有正气”的文化氛围。如小杨同学故事会上分享自己生病住院时同桌小丽帮忙补笔记的故事,体现了精神追求到具体行动的转化。

(二)以教师德行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德育教材。班主任的德行修养,如春雨班渗透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1.言行一致的示范:班主任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例如,要求学生诚实守信,班主任首先做到承诺必践;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则主动倾听学生发言,用自身行动传递“ 尊重” 的内涵。

2.情感态度的引领: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指责不贬低,以理解与引导相结合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包容和反思;在班级事务、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仔细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充分展现责任感。例如,班主任认真批改每位学生的周记,细心耐心的辅导每一位学困生,让学生感受责任的重量,立志做有担当的人。

(三)以生活实践深化德育,促进知行合一

德育应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品德内涵,践行道德准则。班主任要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德育契机,设置符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践活动,实现“ 知行合一” 。

1.日常中的德育:当同学间引发矛盾时,班主任可以组织“ 换位思考”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会宽容与沟通;在值日分工中,强调“ 你的任务虽小,但关系到我们的班容班貌” ,引导学生体会责任与担当;就餐时,要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与爱护。

2.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班级美德活动,如“ 争当环保小卫士” “ 我是校园小雷锋” 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塑造品德;组织生活体验,如“ 小小志愿者” “ 社区美容师” 等,让学生在服务他人中理解奉献的意义;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活动,如重阳节为长辈捶背、洗脚或做感恩卡,将孝亲敬老转化为具体行为。

(四)以个性化引导关注差异,实现精准育人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背景不同,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个性化引导,让德育更有针对性、更精准。

1.分层了解学生:班主任通过观察记录、谈心、家访等方式,建立“ 学生德育档案” ,了解每个学生的品德优势和薄弱环节,为个性化引导提供依据。

2.开展针对教育:对敏感自卑的学生,班上公开表扬,帮助其建立自信;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安排担任纪律监督员,引导其在管理他人中学会自我约束;对经常犯错的学生,私下沟通,保护其自尊心的同时引导纠正。班主任通过以上差异关注,达到精准育人。

(五)以家校协同凝聚合力,拓展德育领域

学生接收教育与信息的途径除来自教师的传授及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家庭亦对学生的品德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道德思想的发展与完善。班主任需搭建沟通桥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德育,凝成育人合力。

1.搭建沟通桥梁:班主任通过家长群、电话、私信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品德表现,例如,小明今天主动帮助同桌讲解数学题,值得点赞与学习;定期召开德育主题家长会,分享“ 诚实守信” “ 知行合一” 等班级德育理念。

2.引导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定期在班群分享中华品德故事,如“ 孔融让梨” “ 程门立雪” 等美德故事;组织亲子德育活动,如“ 一起做公益”“ 家庭美德故事会” 等,让家长成为德育教育的同盟军,携手共育孩子的优良品德。

(六)以评价激励强化导向,涵养品德自觉

科学的评价能引导学生认识品德的价值,从被动要求转向主动追求。班主任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让品德评价成为德育的助推器。

1.评价主题多元化:每周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相结合。例如,学生自评“ 本周是否做到诚信” ,小组内互评“ 谁最乐于助人” ,家长评价孩子在家是否尊重长辈,全方位反映学生的品德表现。

2.评价方式激励化:设立“ 每周美德积分” “ 每月品德之星” 等,对进步明星的学生给予奖励,并通过操作手册记录每位学生的品德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持续提升的动力。

三、结语

德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肩负着用德行涵养学生心灵的重任。“ 以德育带班,用德行育人” 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班主任应以自身的品德为灯让每个学生在品德的浸润中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品德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Z].试题与研究,2017.

[2]王东华.家校协调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 何长征. 立德树人, 提升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有效方法[J]. 读写算,2023,(27):119-121.

[4]贾淑萍.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J].华夏教师,2023,(3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