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谢欣彤
德惠市第六小学 130300
引言:教育改革浪潮下,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单纯技能传授而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阶段,美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为美术教学提供全新思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情感体验、倡导创新精神。立足于课程改革现实需求,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与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为构建和谐完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一、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小学美术教学创新变革
教学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不再仅仅强调绘画技巧掌握,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这种转变使美术课堂成为激发学生艺术潜能场所,让孩子们在自由氛围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传统美术教材局限积极引入自然风光、民间艺术、现代设计等多元素材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接触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教学方法由机械走向活泼,摒弃死板模仿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多样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比如通过微缩自然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特点,用水彩表现大自然美妙色彩,既培养观察能力又激发环保意识,评价体系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关注,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关注每位学生进步与成长。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已然迈向更为科学、人文、创新路径为美育渗透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角色也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浓厚艺术氛围,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表层教学形式上,更深入教育理念与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熏陶有机统一。
二、美育元素融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实践探索
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式,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系列美术活动,比如四季变幻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春夏秋冬自然景色变化,感受色彩魅力,通过绘画、剪纸等形式表现季节特征,培养敏锐观察力与审美感知能力。通过主题式教学,学生能够建立知识联系形成完整认知结构,体验艺术创作乐趣。开展跨学科整合教学,将美术与语文、音乐、科学等学科融合,比如结合语文课文《丑小鸭》内容,让学生绘制故事场景或角色形象,配合音乐欣赏《春天》,用绘画表现音乐意境,联系科学课植物知识创作植物观察手账。这种跨学科教学突破学科壁垒,拓展学生认知视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创设沉浸式艺术体验环境,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世界名画,让学生近距离欣赏艺术细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漫步卢浮宫,感受艺术殿堂魅力,借助平板电脑开展数字绘画拓展艺术表现形式。
创设校园艺术环境通过班级艺术角、走廊画廊、主题墙报等形式,营造浓厚艺术氛围,让美育渗透于校园生活各个角落。开展小小策展人活动,指导学生策划班级艺术展览,从主题确定、作品选择到展陈设计,全程参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与组织策划能力。重视乡土资源利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探索本土文化艺术如民间剪纸、泥塑、编织等,让传统工艺走进课堂,培养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教师还应当设计情感体验活动,如色彩情绪实验引导学生探索色彩与情感关系,理解艺术表现情感功能,培养情感认知与表达能力。这些实践探索充分体现美育元素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多维度渗透使美术教学既有知识技能传授又有人文精神熏陶,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教学模式转变里,小学美术美育深度渗透
构建体验式学习模式强调直接感知与亲身参与,教师应当设计五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全方位感受自然万物,如触摸树皮纹理、聆听鸟鸣虫叫、闻花草香气,然后将感受转化为艺术创作,培养感官敏锐度与审美能力。推行项目式学习方法,围绕实际问题展开综合性美术活动,比如美化校园环境项目,学生需调查校园环境现状,发现美化需求设计改造方案,制作模型或墙饰,最终参与环境布置实施,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能力,深化美育渗透。采用合作式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艺术创作,如组织立体民间故事创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故事选择与情节梳理,有人设计角色形象,有人制作场景道具,最终呈现立体作品。合作学习不仅培养团队精神,还促进审美交流与思想碰撞。
实施个性化教学路径尊重学生差异,提供多样化艺术表现机会,针对不同兴趣特长学生,提供绘画、雕塑、摄影以及数字艺术等多种选择,让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表达方式。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将美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感元素如食物摆盘、服装搭配、家居布置等,培养生活审美意识与实践能力,还可推行赏评创一体化教学,将艺术欣赏、评述与创作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线条艺术主题时,先欣赏梵高《星月夜》中线条运用,进行小组评述讨论,再创作个人线条作品,实现欣赏、评价与创作良性互动。教师应构建开放式课程体系,除常规课堂教学外,开设艺术兴趣社团、举办艺术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展美育渗透空间与深度。最重要是确立育人为本理念,将美育渗透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培养完整人格与综合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新课程理念指导推动美术教学从单纯技能训练转向全面育人目标,美育元素融入美术课堂通过主题式教学、跨学科整合、现代技术应用等途径实现,教学模式转变则为美育深度渗透提供方法论支撑。未来小学美术教学应继续强化美育价值,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让美育真正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健全人格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明艳 . 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资源的挖掘策略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4,(05):76-79.
[2] 周海龙 .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研究 [J]. 新智慧 ,2024,(05):81-82.
[3] 何继荣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中如何渗透美育教学 [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 首届中国教育创新大会——智慧文化建设高峰分论坛论文集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 75 团中学 ;,2023: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