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初中教学的应用研究
李飞
通化县第八中学
一、研究背景
《礼记·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初中教育领域,“万物并育”与“道并行”,一方面意味着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多元化;另一方面,也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跨学科学习是积极运用跨学科意识,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观念以及跨学科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1] 跨学科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不同领域知识与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22 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规定,“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 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此政策推动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必须落实的教学实践板块。“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均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五育融合、课程内容综合化以及项目式教学实施方式,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指明方向,强化了其重要地位,有力推动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顺应了 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以素养为导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二、研究现状
由于教师长期受到分科教学的影响,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思维和学习方法缺少了解,容易出现简单地罗列其他学科的知识,但是缺乏对核心概念理解的现象;以点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任务,不能形成结构化任务,整体缺乏逻辑和整体认知。接近一半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往往由教师独自完成,缺乏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此外,大多数跨学科学习的场所局限于教室或校园内,活动空间固定且封闭。部分教师尚未针对跨学科学习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或只对结果进行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难以全面综合地评价跨学科学习的效果。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背景下,难以找出合适的切入口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表现在一些教师拒绝使用数字化技术,或者生搬硬套,不会灵活使用,配备的设备不全等问题。
三、研究思路
解决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所带来的问题,才能落实国家课程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师开发跨学科实践活动,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确定活动主题
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依据有课程标准、社会生活和学生需要。首先要关注课程标准中介绍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样可以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关注社会生活,充分结合真实的社会场景,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以初中化学学科为例,新课标中共有 10 个跨学科主题,都具有实际意义,这些选题均可以承载化学学科的核心教学内容。如课本中“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跨学科实践内容,充分结合了社会的热点话题。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通过感官形状等相关指标,评估水质情况等。2025 年吉林省中考题,也涉及到水质检测的内容,充分说明了跨学科学习在中考中的地位。教师也可参照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多维度寻找学科之间有交叉的内容。
教师也可自主开发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活动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活动需要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有针对性,能聚焦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能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形成学科观念;具有综合性,能与其他学科互相关联,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挑战性;须有可行性,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相关活动。如在“跨学科”案例《草船借箭》中,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相关网站,收集相关的资料,对人物故事、历史重大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进行研究,并梳理出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确定主题范围:文学、历史、科学。利用数字化平台,筛选出适合的教学资源。
(二)确定目标
在开展跨学科主题之前,需要明确跨学科学习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标中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如物理学科中,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实践案例为“节能环保小屋的设计和模型制作”,学习目标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出发,论证人居房屋中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探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图景和方法,完成节能环保小屋模型的制作。初步形成能量观,用物理和跨学科的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梳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践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目标的确立,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树立了环保意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在“音乐中的三角函数”这一跨学科案例中,设立的目标为:通过数字技术,体会三角函数刻画周期变化的声波,了解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活动,自主创作音乐,提升音乐情趣和审美能力,通过创作项目,融合数学史、信息技术等学科内容,能对项目进行评估。
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时, 要注意找到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点。
例如在化学学科中的“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的实践课例中,十一化学与环境问题为解决思路作为整体的脉络,如化学问题是二氧化碳浓度变大,导致的全球变暖,会涉及到生物学科中的讨论光合作用对碳中和的作用,也涉及到地理学科中的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海平面升高、土地荒漠化等。
(三)评价设计
制定的评价方案,需能评估学生的表现和发展变化。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和活动成果,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制定评价标准。
由单科为主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设计要围绕学科知识深化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符合核心知识的逻辑,并能将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迁移做为评价的重点。由解决复杂问题为基础的跨学科主题设计的评价,要能评估出学生能都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还要评价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反思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净水器”这一跨学科方案的评价设计是,首先要制定评价等级,如合格的标准为能考虑到美观、材料易得、使用方便、速率适中等因素;良好的标准为在合格的基础上,还需考虑人体舒适度、安全性的需求等因素;优秀的标准为在良好的基础上,要融入到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选择的设计。评价内容可以包括核心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解决问题的思路、作品效果等,评价还要兼顾学生的表达交流、协同合作和反思与改进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华 . 跨学科学习:真意辨析与实践路径 [J]. 中小学管理,2017(1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