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亲子沟通策略探究
黄芳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镇中心小学,615000
引言: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小学阶段正值数学思维形成关键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协同推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家校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家长缺乏有效指导方法,教师未能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探究立足家校共育视角分析小学数学亲子沟通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策略期望能够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一、家校分离,沟通阻滞:小学数学亲子互动现实困境
家校教育主体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问题,调查显示众多家长虽然重视子女数学成绩,却难以把握教学进度与重点导致家庭辅导与课堂教学脱节。部分家长受限于自身知识结构或教育理念局限无法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甚至采用过时教学方法或过度强调结果而忽视思维过程培养,这种情况下亲子数学学习活动常常演变为作业检查或题海训练,缺乏趣味性与启发性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学校方面虽然定期组织家长会,但交流内容多局限于成绩通报与行为规范,很少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提供具体指导建议,教师因工作繁忙难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家庭学习状况,无法提供个性化指导。更值得注意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家长跟进难度加大代际数字鸿沟进一步加剧了沟通障碍。
学生作为连接家校两端关键环节往往缺乏表达能力或主动性,无法准确传递学习需求,课堂上遇到困惑却不善于提问,回家后又难以清晰描述学习难点造成问题累积。部分家长忙于工作留给孩子陪伴时间有限,即便有意愿参与辅导也因精力不足而草草了结,城乡差异更加剧了这一问题,农村地区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留守儿童现象普遍,使数学教育几乎完全依赖学校单方努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因循守旧未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错失了丰富课堂情境绝佳机会,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壁垒,阻碍了教育效能最大化发挥。
二、家长参与,学校引导:构建数学学习协同支持体系
构建有效数学学习协同支持体系需要学校主动发挥引领作用,为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学校应定期开展数学教育专题培训,邀请骨干教师讲解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帮助家长了解不同学段数学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针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学校应当组织专题讲座,向家长解析该知识点学习难点与关键环节,教师应当通过示范课形式展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倍数概念本质,掌握判断方法与应用技巧。学校应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分享教学进度与重点内容,推送适合家庭开展因数倍数探究活动指南,教师还应当设计周末数学任务单,如请学生与家长共同寻找生活中因数倍数应用实例,或者设计简单互动游戏增强概念理解。鼓励家长定期反馈孩子学习情况,特别是对于因数倍数概念掌握状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家长辅导因数和倍数教学时采用生活情境引入法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引导孩子观察家中物品摆放规律:书架上书本按两本一组整齐排列这时书本总数就是二倍数,餐桌上水果按三个一组摆放水果总数则为三倍数。购物时引导孩子思考:“若想购买一盒鸡蛋平均分给家中三口人,应选择几枚装?”通过这类实际问题帮助理解倍数概念。学习质因数分解时采用树形图方法,如将 24 进行分解:先分成 12×2 ,再将 12 分解为 6×2 ,继续分解 6 为 3×2 ,最终得出24=2×2×2×3 ,形成直观图像加深理解。家长还应当设计倍数大挑战游戏:“准备 1 至 100 数卡片,规则为抽取一张数卡迅速说出其所有因数或倍数(限定范围内),答对得分”,通过竞赛形式增强学习趣味性。学习公约数公倍数概念时通过排列问题情境:如两种不同规格花卉循环开放周期分别为 4 天和 6 天,引导思考何时同时开放,引出最小公倍数应用。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方法创新,资源整合:优化小学数学亲子沟通实施路径
优化小学数学亲子沟通实施路径需聚焦方法创新与资源整合,打破传统学习模式局限,家长辅导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知识时摒弃机械灌输方式,转而采用情境体验式学习策略,通过生活实例具象化抽象概念。学校应积极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汇集优质教学案例与互动工具,为家长提供专业支持,亲子沟通过程中宜融入思维导图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正负数完整认知框架。家长可以引入项目探究法,设计情景任务引导孩子发现负数应用价值,海拔高低、账户收支等现实场景均能作为绝佳教学素材。游戏化学习模式也颇具成效如设计数轴跳跃游戏,让抽象运算变得直观有趣,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工作坊,邀请数学教师示范负数教学关键环节与常见误区提升家长辅导效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学中,家长可以设计温度探险主题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准备一张世界地图邀请孩子查询不同地区极端温度记录,如南极洲零下八十九度,沙漠区域四十七度,引导发现传统计数方式无法表达零下温度从而自然引入负数概念。随后借助冰箱冷冻室与室温对比,让孩子亲身感受温度计刻度变化建立正负数直观印象,学习数轴表示时在地面贴一条长胶带作为数轴,标记原点与刻度,请孩子站在原点按照指令向左右移动若干步,体验正负数加减运算过程。针对负数大小比较难点设计银行账户游戏:准备若干写有正负数字卡片,正数表示存款,负数表示欠款,两人轮流抽取卡片计算账户余额比较谁财富更多,通过游戏自然理解负数大小关系——欠款越多财富越少。为巩固学习成果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作负数在生活中小报,搜集整理各类负数应用实例如气温预报、地下楼层等,强化知识迁移能力。
结论:探究通过分析小学数学亲子沟通现状,发现家校分离导致互动障碍成为影响数学教育效能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构建家长参与与学校引导相结合协同支持体系,并通过方法创新与资源整合优化实施路径。有效家校共育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学校应提供专业指导与资源支持,家长则需积极参与并创设适宜学习环境。未来家校共育应朝着常态化、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佳欣 .”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合作模式探究 [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3.
[2] 刘俊 .”家校共育”中为家长赋能的探索与实践 [J]. 进展 : 教学与科研 ,2022(S02):16-17.
[3] 余静恩 , 马季 , 殷杰 , 等 .”双减”政策下蚌埠市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研究[J]. 科研成果与传播 , 2023(2):1909-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