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措施

作者

王德奇

211421198810247217

摘要:本文聚焦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先介绍常见采暖技术如集中供热、分户式采暖,通风技术包括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剖析当前应用现状,涵盖技术普及情况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能源利用效率低、通风效果欠佳、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影响。针对性提出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优化通风设计、加强设备维护等提升能源利用、通风效果及系统稳定性的策略,从政策法规、技术研发、质量监督等层面构建实施保障,旨在为提升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房屋住宅;采暖通风;技术措施

引言

在现代住宅建设中,采暖通风工程直接关乎居民的居住体验与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舒适、健康居住环境的追求日益增长,以及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人心,优化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显得尤为迫切。深入探究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措施,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对推动住宅建设领域技术进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出发点。

一、常见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措施

1.1采暖技术措施

住宅民用建筑热力系统一般选用的集中供热技术,集中供热系统是通过大容量的热源厂,向千家万户输送热水或者热蒸汽,最终通过集中供热管道将热源厂输送的热力送到每个家庭,热水或者蒸汽通过每一个用户的末端装置也就是室内暖气片、地暖盘管等,给家庭提供所需的热源。而分户式供热技术一般选取壁挂炉,壁挂炉可以随时根据家庭的需要,灵活调节供热时间和供热温度。

1.2通风技术措施

通风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如室内外冷热空气之间产生的压差以及风力作用产生的风压,从而完成通风过程。控制建筑的朝向,在朝向主风的方向尽可能地导入室外的新鲜空气,如我国北方城镇的建筑多是南北朝向,北方夏季度凉爽,所以南风吹过房屋时比较容易进入室内。除了考虑通风口的位置和大小外,应该考虑到朝南或者朝北的位置是否合适,设计出合理的通风管道。对于自然通风仍然有不足,机械通风能保证自然通风对室内外的循环效果差的状况,通过安装新风系统,经过空调箱过滤后的室外新鲜空气通过通风机输送至室内,而室内的陈旧空气被抽走,确保室内的新风比较清洁。

二、采暖通风工程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

2.1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民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在这一领域广泛得到应用的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主要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户采暖两种不同的类型。在我国北方地区城镇目前开展得比较普遍的采暖方式是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通过形成较为完善的供热管网向数以万计的住户进行供暖供给,随着集中供热管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供热面不断扩大,而计量供热技术也在发展,用户根据自身的用热情况支付费用,增强了使用中的经济性。分户采暖的应用逐渐向南方的一些地区,例如云南、贵州、重庆等,北方的一些旧楼进行改造时逐渐增多,在墙体上安装壁挂炉和电采暖等设备比例也在增加。

2.2存在问题剖析

采暖通风工程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在采暖时出现的能耗低,集中的供热系统,有一部分管网年久失修,热量的输送过程中能源耗损严重,有些老的小区管网的供热系统热损耗达到了20%~30%。分散式供热,如一些燃气壁挂炉,在采暖时,热效率不够高,也造成了浪费。通风方面出现的是自然通风,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在通风时,在无风或者小风的情况下自然通风难以实现,不能使室内达到换气目的,在机械通风过程中出现了通风设备不合理的问题,风机会功率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所以会导致通风量较少或功率过高。

2.3实问题分析

在某老旧小区里,由于集中供热,而供热管网又年久失修,阀门、管与管连接处漏水、漏气等情况严重,供热质量不高,室内温度无法达标。用户如果把暖气片阀门开得太大,其室内温度只能达16℃左右,处于舒适温度区间以下。某新建高住宅,通风设计时,没有顾及周边建筑所造成的遮蔽性,室内的自然风力不好,不仅通风效果好,而且到了夏季室内都感到闷热,又苦于异味的排出。在通风需要长时间把空调和排风扇都打开使用,这样用电成本变高了,当然室内的空气质量并没有获得改善。

三、优化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措施的策略

3.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策略

提高供热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对集中供热来说,已建管网需要及时进行改造。一些原有的供热管道,因为使用时间较长,保温材料已经老化、损坏,将产生大量热量散发到环境中,浪费了大量热源,如果采用聚氨酯泡沫保温管来包裹供热管道,就能改善传统的管道隔热、防热的效果,避免热量向外扩散,减少热能的损耗,在环境温度适宜时,如气温回升,自动降低热水供热的水量,避免热水供热浪费大量热源的现象,做到按需供热,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分户式采暖而言,应当积极推广高热效率的供热设备。冷凝式燃气壁挂炉的热效率能达到95%以上,在有效利用率上,比普通的燃气壁挂炉能够对燃气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燃耗节省了大量热源。

3.2改善通风效果策略

加强自然通风及机械通风。自然通风的设计直接影响通风量及建筑的通风性能,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专业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周边的风环境进行精确模拟分析,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建筑进行合理布局,设计建筑朝向以适应当地的主导风向,从而使更多的自然风进入室内,同时安装可调节的通风百叶窗,调节用户的需求来调节通风的角度与通风量的大小,从而使室内通风顺畅。加强机械通风系统设备的选型。要科学合理的根据不同的空间大小、功能等状况以及人员的密集程度选择不同的通风设备。如卧室这类的空间比较小且对于噪音的要求比较高,可选择噪音低以及能耗低的小型风机,既能够满足卧室的通风需要,又不会影响居民的休息。

3.3增强系统稳定性策略

稳定采暖通风系统,为住户持续供给宜居环境是前提。集中式供热体系对采暖通风的管网检查维护十分必要,需要专项技术人员对管网内的管道、阀门、补偿器定期巡查,及时处理管道锈蚀、跑、冒、滴、漏及阀门破损的问题,对分户式采暖体系的暖气设施选用质量高、性能好的产品是前提,在选择时尽可能选购经过严格质量检测的知名厂家的产品,并装设完善的安全防护装置,如过热、防漏、缺水装置,以防运行过程中的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通风系统方面做好对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管理,安装过程中注意风道、风管、风叶等的安装连接要紧密、牢靠,避免漏风,装设备用电源或备用应急通风设备,即在发生停电等紧急状况时,仍可让小型UPS不间断电源连接在通风风机上,在风机断电的时间内仍可通风一段时间,让室内空气更新,提高该体系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变能力,加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语

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对提升居住品质意义重大。本文梳理常见技术措施,剖析应用现状与问题,提出提高能源效率、改善通风、增强稳定性的策略。未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优化,能更好满足居民需求,助力住宅建设迈向绿色、舒适、高效新台阶,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温靖.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措施[J].房地产世界,2021,(21):131-133.

[2]王洋.试析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9,(31):114-115.

[3]张文波.试析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3):231.

[4]孙洪欢.试析房屋住宅采暖通风工程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