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EVA 模型的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框架构建
王译婉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530000
一、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的特殊性与传统方法的局限
互联网企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载体,其价值构成与传统企业存在本质差异。从价值驱动因素来看,互联网企业的价值不仅来源于有形资产的运营,更依赖于无形资产的积累与非财务因素的支撑。这些非财务因素包括用户规模与粘性、研发创新能力、数据资源、品牌影响力、人力资源素质等,它们往往是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来源,对企业长期价值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互联网企业评估中存在明显局限。市场法依赖可比企业的交易数据,但互联网企业业务模式独特、盈利模式多元,难以找到相似度较高的可比对象,且其轻资产特性使得市净率、市盈率等指标失去参考意义。现金流量折现法(DCF)要求对未来现金流进行稳定预测,但互联网企业在成长期常呈现 “高投入、低盈利” 特征,现金流波动剧烈,折现率的确定也因风险难以量化而存在较大主观性。传统EVA 模型虽考虑了资本成本,但其核心仍围绕财务数据展开,对研发费用、用户资源等非财务因素的处理较为简化,无法充分反映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
二、改进 EVA 模型的理论基础:EVA 与BSC 的融合
(一)EVA 模型的核心逻辑与适配性
经济增加值(EVA)计算公式为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与传统会计利润相比,EVA 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避免了因忽略股权成本而导致的利润虚增。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EVA 的优势在于:其一,它将资本效率纳入评估体系,契合互联网企业高资本投入的特点;其二,通过对研发费用、商誉等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可部分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其三,EVA 的持续性与企业价值增长高度相关,能反映互联网企业长期价值创造潜力。
然而,传统 EVA 模型仍存在局限:一方面,其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报表,对非财务因素的考量不足;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非财务因素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传统 EVA 难以揭示这种内在联系。因此,需要引入其他理论工具对其进行补充。
(二)BSC 模型的互补性价值
平衡计分卡(BSC)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财务指标的单一性。对于互联网企业,BSC 的价值体现在:在客户维度,可通过客户满意度、用户留存率等指标衡量用户资源价值;在内部流程维度,能以研发周期、服务效率等反映企业运营能力;在学习与成长维度,可通过员工培训投入、技术专利数量等评估企业创新潜力。这些维度恰好覆盖了互联网企业关键的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与 EVA 形成互补。
(三)EVA 与 BSC 融合的理论可行性
EVA 与 BSC 的融合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EVA 作为财务层面的核心指标,可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最终成果;BSC 的非财务维度则揭示价值创造的过程与驱动因素,二者共同构成“结果 - 过程”的完整评估体系。从战略层面看,互联网企业的长期价值增长依赖于非财务因素的持续投入(如研发、用户运营),这些投入最终会转化为财务绩效,BSC 能将这种转化路径清晰呈现,使 EVA 的评估更具前瞻性。此外,BSC 的平衡理念可修正 EVA 对短期财务绩效的过度关注,引导评估者兼顾企业长期发展,这与互联网企业“重布局、轻短期盈利”的特点相适配。
三、改进 EVA 模型的框架构建
(一)评估维度的拓展
改进 EVA 模型在保留传统 EVA 财务核心的基础上,引入 BSC 的非财务维度,形成“财务 - 非财务”双维度评估体系。财务维度以 EVA 为核心指标,通过调整研发费用资本化、递延所得税等科目,确保财务数据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创造。非财务维度基于 BSC 细化为四个子维度:客户维度(用户规模、忠诚度)、内部流程维度(研发效率、服务质量)、学习与成长维度(员工素质、创新能力)、企业定位维度(战略布局、行业影响力)。这些维度的选取既考虑了互联网企业的共性特征,又为具体企业的个性化评估预留了调整空间。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需体现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的合理配比。互联网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对价值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权重分配上应适当提高非财务指标的占比。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专家打分与矩阵运算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三)非财务因素的量化与整合
对于可直接计量的指标(如用户增长率、专利数量),可采用无量纲化处理转化为评估系数;对于难以直接计量的指标(如品牌影响力、管理水平),可结合专家打分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量化。量化后的非财务指标需与财务指标进行整合,通过构建综合调整系数,将非财务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纳入 EVA评估体系,最终形成修正后的企业价值计算公式:企业综合价值 Σ=Σ 传统 EVA 评估值 × ( 1+ 财务指标调整系数 + 非财务指标调整系数)。
四、结论
改进的EVA 模型通过融合EVA 与BSC 理论,突破了传统评估方法的局限,更契合互联网企业的价值特征。该模型的理论意义在于:其一,构建了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协同评估的框架,揭示了互联网企业价值创造的多元驱动机制;其二,明确了非财务因素的量化路径,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
其三,强调了评估的战略导向性,使价值评估不仅是对企业过往绩效的总结,更能指导未来的资源配置与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 朱伟民,姜梦柯,赵梅,等。互联网企业 EVA 估值模型改进研究 [J].财会月刊,2019 (24):10-16.
[2] 陈宋生,董旌瑞。基于 EVA 和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价值评估——以腾讯为例 [J]. 财会通讯,2021 (12):23-27.
[3] 刘亭立,张诗雨,赵晓萌。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用户、创新与市场多因素融合视角 [J]. 会计之友,2022 (17):29-35.
【课题项目】本文系校级青年课题《互联网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项目编号23KYB05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