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乔丽洋
肥城市桃都实验学校 271600
引言:初中数学是基础学科,其实验教学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正掀起一场教育变革,当今教育环境下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而人工智能凭借其数据处理、智能分析、自适应学习等优势,为数学实验教学带来新思路与新方法。希望能够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融入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从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效率提升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推动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创新
智能化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使抽象数学概念可视化学生通过交互式图形界面直观感知数学规律,在函数性质探究实验中学生可调整参数,实时观察函数图像变化,深刻理解函数性质与参数关系。智能评估系统实现即时反馈学生解题过程中获取及时指导,教师则获取详细学情分析报告,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人机协作教学模式让师生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则成为探究主体。智能技术辅助下,问题情境创设更贴近现实,学习环境更具开放性,教学活动更富互动性。自适应学习平台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推送个性化实验任务,分层教学得以实现,通过智能感知技术捕捉学生情绪变化,系统能适时调整难度,保持学习兴趣。
以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彰显创新价值,课前智能备课助手分析历年学生此章节易错点,建议教师重点关注三角形构成条件理解难点。课堂开始虚拟实验平台呈现三角形构成问题情境:给定三根长度不等小棒,学生通过拖拽操作尝试组成三角形。系统记录每组学生尝试过程,智能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任意三边即可构成三角形错误认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失败案例共同特点,平台自动归纳显示:无法构成三角形情况均满足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规律。探究深入阶段增强现实技术让学生使用平板扫描实物小棒,系统自动测量边长并预测能否构成三角形。学生提出猜想后,智能推理引擎引导学生通过反证法证明,巩固环节系统为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推送差异化练习,基础组解决简单判断题,提高组挑战证明题,拓展组探索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人工智能平台支撑数学实验,学习过程得到优化
智能学习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描绘每位学生认知图谱,呈现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偏好、思维特点等维度信息,基于此系统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推送适配性学习资源,确保每位学生获得最佳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监测系统全程记录学生实验操作轨迹,分析思维路径,识别错误模式,帮助教师发现学生认知盲点。智能平台还提供多样化探究工具,包括几何作图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模型构建工具等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工具展开探究活动。协作学习功能支持小组讨论、成果分享、互评互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知识构建环节智能平台通过概念图谱展示知识间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数学认知结构。
以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轴对称现象教学为例,人工智能平台全方位优化学习过程,课前平台智能预习系统推送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微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拍摄身边轴对称物体上传至班级云空间。智能分类算法将学生上传图片自动归类,形成丰富素材库,课堂伊始增强现实技术将学生采集实物投影至三维数字空间,智能识别分析对称轴位置。学习平台提供虚拟几何画板,学生通过触控操作折叠图形,直观感受轴对称性质,系统记录每位学生操作路径,智能诊断发现部分学生混淆轴对称与平移关系。针对性引导后平台推送分层实验任务:基础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中等学生绘制轴对称图像,高阶学生设计轴对称艺术作品。协作探究环节智能平台将学生分组,每组探索不同轴对称性质,平台支持实时成果共享小组间可查看评论其他组发现,思维拓展阶段系统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变换保持图形哪些属性不变,学生通过虚拟实验验证猜想。评价环节平台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与成果,生成多维度能力评估报告,课后系统自动识别学生薄弱知识点,推送针对性微课与练习,学习分析引擎追踪班级共性问题为教师后续单元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教学闭环优化。
三、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数学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智能备课助手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数据为教师生成教学设计建议,包括重点难点预测、实验活动推荐、教学资源匹配等大幅减轻备课负担。智能教学机器人担任课堂助教角色,解答常规问题,使教师专注于深层次教学互动。自动批改系统能识别学生解题步骤,评估解题思路,不仅节省教师批改时间还提供详细错误分析,数学实验过程中,智能识别技术可将学生手写草稿、模型构建过程自动数字化,便于存储分析。智能推题引擎基于学生答题表现,精准推送针对性练习题,避免低效重复训练,课堂状态监测系统实时分析学生专注度、参与度、情绪状态等指标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智能教学助手具备语音交互功能,学生可通过提问获取即时帮助,解决学习疑惑,大数据分析平台汇总班级、年级、学校层面数学实验数据,生成多维度分析报告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知识图谱技术梳理数学概念间联系,帮助教师把握知识结构设计科学实验流程,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为每位学生提供适配性学习资源,使班级教学兼顾共性与个性。实验仿真工具让复杂数学操作变得简单直观,降低实验门槛。
结论: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带来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过程优化与教学效率提升。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通过数据驱动教学决策,实现精准施教,智能技术拓展数学实验边界,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然而技术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避免过度依赖,保持师生互动本质,维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未来发展中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深度融合将成趋势,构建智慧化数学教学生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鹏志 . 人工智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C]// 广东省电子学会.2024 年(下半年)电子技术与信息科技研讨会论文集.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塘尾万里学校 ;,2025:2-5.
[2] 刘艳华 . 人工智能 + 大数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二届全国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五).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中学 ;,2023:97-99.
[3] 梁俊荣 . 人工智能 + 大数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四). 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2023:1204-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