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语篇分析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韶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引言:语篇分析是系统解读文本内在逻辑结构、连贯性及语境关系方法,对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传统词汇语法讲解已无法满足学生深度阅读需求。语篇分析模式强调从整体把握文本,关注语篇结构组织、衔接手段、语境因素及交际功能为阅读教学提供全新视角,通过分析该模式应用现状探索优化策略,提出切实可行实施方案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一、语篇分析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困境

以往的教学理念影响根深蒂固,许多教师仍习惯于单纯讲解单词句法,将文本割裂成相互独立部分进行教学忽视文章宏观结构及语篇连贯性分析,这种碎片化教学方式使学生难以形成对文本整体理解无法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文章主旨。教师语篇分析专业素养不足问题突出,部分教师对语篇分析理论掌握不深缺乏系统培训,无法准确识别文本主题句、连接词等语篇要素导致课堂教学流于表面,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隐含信息。

课堂实践中语篇分析流程不够规范,缺乏明确步骤和方法指导,教师凭经验随意发挥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考试导向压力致使教学目标偏离,为应对高考教师更注重解题技巧训练而非培养学生语篇理解能力,导致语篇分析沦为形式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学生主体参与度不高,以往的课堂中教师讲解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主动分析文本机会无法真正内化语篇分析方法;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不容忽视,适合语篇分析教学实用性材料不足,现有教材未能提供足够语篇分析示例和练习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

二、语篇分析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优化路径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以往的教学思维,确立整体大于部分总和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宏观把握文本能力,教师需树立语篇意识关注文本连贯性和衔接性,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理解文章;构建多层次语篇分析框架,包括微观层面分析词汇衔接手段、指代关系等;中观层面分析段落间逻辑关系、主题句分布等;宏观层面分析文体特征、篇章结构等。注重语境文化因素融入,超越纯语言形式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产生背景、作者意图等语境要素,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表达差异;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系统培训,提升教师语篇分析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优化教材资源,编写或引进富含语篇分析素材教辅资料为教师提供多样化教学素材与案例;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改变仅关注答题正确率评价方式,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机制,关注学生语篇分析能力发展全过程。

以译林版必修二 Unit3 Festivals and customs 为例,教师应当采用语篇分析模式优化阅读教学。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文章主题节日和习俗,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课堂上先宏观把握全文,引导学生识别文章整体结构——开篇介绍节日习俗重要性,中间部分描述不同国家典型节日习俗,结尾强调理解多元文化意义;接着进行中观分析探究各段落主题句分布规律,发现多采用段首主题句方式帮助学生把握段落核心;随后微观分析语篇衔接手段,如标记时间顺序连接词、因果关系词、对比关系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连接词如何组织文本形成连贯叙述,关注替代词 i 指代关系避免理解偏差;语境文化分析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节日习俗背后文化内涵,如春节强调家庭团聚,圣诞节注重宗教传统和礼物交换等促进跨文化理解;最终引导学生内化语篇分析策略应用于后续阅读实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语篇分析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方案

设计科学教学流程可以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阶段,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引导学生预测文章主题、结构和内容;阅读中引导学生识别文本关键信息,分析段落主题句、过渡句等,探究文本衔接手段和连贯关系;阅读后组织学生归纳文章主旨,评价文本语篇特征内化语篇分析策略。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标注法指导学生标记文本中连接词、指代词等语篇标记,问题探究法设计层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建立协作学习机制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分享不同理解视角共同构建文本意义;创设真实语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特色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分析动机;整合现代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语篇分析教学如通过多媒体呈现文本结构图示,利用在线资源拓展文本背景知识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方式关注学生语篇分析能力发展情况。

以译林版必修三 Unit2 The world online 为实施案例,教师应当设计系统化语篇分析教学流程。阅读前导入阶段教师展示和互联网相关图片,提问学生日常网络使用经历激活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浏览文章标题、小标题等预测文章可能讨论网络世界影响或变革;阅读中分析阶段先引导学生宏观把握文章结构框架;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段落间逻辑关系,识别文中使用列举、对比等多种逻辑关联方式。微观层面上组织学生标注文中衔接手段,如时间连接词、转折词,并分析这些词语如何构建文本内在逻辑;针对文中出现复杂长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识别主从关系,理清意义;设计小组协作任务,让学生共同绘制文章思维导图呈现互联网影响各方面及相互关联;阅读后整合阶段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归纳网络时代特征及影响,评价作者观点反思自身网络使用习惯。

结论:语篇分析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需要从理念更新、框架构建、教师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优化,通过提出系统化实施方案包括科学教学流程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协作学习机制建立等策略,促进语篇分析模式有效落实,通过这些策略实施有望改变传统阅读教学局限,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能力提升深度阅读水平,最终实现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双重目标,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 黄惠莉 . 语篇分析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J]. 校园英语 ,2015(3):2.

[2] 包克凤 . 浅谈语篇分析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J]. 中学课程辅导 : 教学研究 , 2015, 000(017):122-122.

[3] 王锐 .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