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赵异卉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
引言: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主的流形态,已然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行业工作内容、方式及职业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文章聚焦数字经济背景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探究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体系重构路径,期望能够推动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一、数字经济冲击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剖析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传统记账、核算、报表编制等基础工作逐渐被智能化系统所取代,而数据分析、财务决策支持等高端技能需求日益凸显。然而当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仍停留于传统模式无法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会计核算技能传授,忽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源配置上智能财务软件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制约实践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上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交互性与体验性学习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多数教师来源于传统会计背景缺乏数字技术应用经验,数字化素养不足无法胜任数字会计的教学任务,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评价体系亦存在诸多问题,考核标准仍以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缺乏对学生数字化技能、创新思维等的评价,同时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合作企业参与度低,实习实训流于形式,学生难以获得真实工作环境中数字化会计实践的机会。课程设置上传统会计课程占比过大,数字技术应用类课程占比不足且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认为传统会计知识学习价值降低,而数字化技能学习又缺乏有效途径与资源支持。这些问题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亟需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二、技术融合驱动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先应从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深度融合入手,构建互联网 + 会计教学新生态,通过引入云财务平台、智能财务机器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打造虚拟会计实训环境,让学生在仿真企业财务场景中学习应用数字会计技能。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有机结合,利用 MOOC、微课等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学习分析系统,通过对学习行为数据收集与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精准度与有效性。
产教融合是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路径,应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共建数字财务实训基地,一方面邀请企业财务专家定期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数字财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安排教师定期赴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与数字化素养。推行项目教学法将企业真实财务项目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掌握数字会计实操技能,构建双导师制度,由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指导,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指导,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订单式培养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协同、共享会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能力提升导向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能力提升导向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应以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为指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模块化与层次化相结合课程结构,这种课程体系包含基础理论模块、数字技术模块、实务应用模块及职业素养模块,各模块间有机衔接且形成螺旋上升结构。基础模块主要涵盖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等传统内容,目标在于巩固专业基本功;数字技术模块则聚焦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等新兴领域,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数字化技能;实务应用模块重点放在 ERP 系统应用、智能财务软件操作、财务共享服务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素养模块则包括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通用能力培养,塑造完整职业品格。在内容设计方面,专业课程应减少冗余内容,突出核心知识点增加数字技术元素,优化整体知识架构,推行弹性学分制度,设置合理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同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理念须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学习中心,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性与能动性,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元化手段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提高课堂吸引力与实效性。教学资源建设上应加强数字化教材、微课程等多样化资源开发,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考核评价机制上必须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引入企业评价、同伴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综合能力水平。推进课程与证书融通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通,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确保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通过这些系统性改革措施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为会计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结论:数字经济背景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既面临严峻挑战,亦蕴含重大机遇,通过深入分析现状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路径,系统重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技工院校应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带来的变革,主动适应转型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产教融合推动会计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许晶晶 .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 [J]. 成才之路 ,2025(15).
[2] 张建华 . 推进会计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J]. 教师 , 2021.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1.11.030.
[3] 宋振宇 .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在职业胜任能力培育背景下的改革路径探究[J]. 2020.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0.0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