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主任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孙相艳

胶州市李哥庄小学 266316

引言:小学阶段作为文化传承关键期,班主任须承担起传统文化教育主要责任。现代社会环境下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主动亲近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成为当前教师面临重要课题。本文聚焦小学班主任工作实际,从传统礼仪、经典诵读与实践活动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传承有效路径,以期为同类工作提供参考。

一、传统礼仪浸润心灵,文化素养奠基成长

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建设与文化氛围营造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灵。班主任从课堂规范入手结合传统学堂起立行礼仪式,设计符合现代教育环境班级礼仪规范,培养学生尊师重道传统美德。在班级环境布置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墙报设计可选用传统绘画风格,展示书法作品与剪纸艺术,创设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班主任应将传统节日作为重要教育契机,组织我们节日主题活动,如端午节开展包粽子、赛龙舟模拟比赛;中秋节举办诗词朗诵、博饼体验;春节期间引导学生学习剪窗花、写春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内涵。班主任还可利用晨会、班会时间,开展每周一礼微课堂,通过情景表演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拱手礼、鞠躬礼、作揖礼等传统礼仪动作,掌握具体礼仪规范与使用场合。

传统礼仪教育应避免生硬说教,而应创设自然融洽氛围,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礼仪背后蕴含文化智慧与精神价值。班主任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设立国学角收集整理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资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设计班徽、班歌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强班级文化认同感。班主任自身言行举止亦须体现传统美德,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真正让传统礼仪浸润学生心灵,促进文化素养形成。

二、经典诵读涵养品格,艺术体验丰富情感

通过精心设计诵读活动与多元艺术体验,实现品格涵养与情感培育。班主任结合语文课程内容,开展晨诵暮思活动,每日安排十分钟诵读时间,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蕴含处世哲理经典,通过反复诵读,内化传统文化精髓。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引导开展诵读交流会,分享诵读心得加深对经典内涵理解。除诵读活动外班主任还应重视传统艺术体验,可邀请学校美术教师或社会资源人士开展传统绘画体验课,指导学生尝试国画创作,感受水墨神韵;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近距离接触剪纸、刺绣、泥塑等传统工艺,增强文化自豪感。

音乐艺术方面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习传统乐器,如古筝、笛子等基本演奏技巧,组织国乐飘香小型音乐会,展示学习成果。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通过多媒体展示经典戏曲片段,讲解基本行当知识,组织学生模仿表演简单动作,或改编传统戏曲故事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感受戏曲魅力,艺术体验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选择空间,避免千篇一律要求。班主任还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微视频方式记录学生诵读与艺术体验过程,组织经典伴我行作品展示活动,增强学生成就感。经典诵读与艺术体验应强调持续性,班主任需建立长效机制,如建立个人诵读档案,记录诵读数量与质量,定期评选诵读之星激发学生持久兴趣,真正实现经典涵养品格,艺术丰富情感教育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活动深化认知,反思总结提升能力

通过组织多元化实践活动与构建科学反思机制,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层次理解,提升综合能力。班主任根据学校所在地区文化资源,组织走进非遗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民俗村落,实地考察传统文化遗存,增强文化认同感。如组织学生走进当地剪纸艺人工作室,请艺人讲解剪纸历史演变与基本技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体验非遗魅力。班主任设计小小文化传承人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采访社区长辈,收集整理传统习俗、谚语、民间故事等文化资源,编辑成册在班级内交流分享。手工制作方面班主任指导学生尝试制作风筝、灯笼、葫芦烙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组织巧手传文化作品展增强文化自信心。班主任应重视节日文化实践,如组织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或创作灯谜,感受传统智慧;举办中秋诗会,鼓励学生创作月亮主题诗词体验古人咏月情怀。

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班主任需构建科学反思机制,引导学生通过撰写体验感悟、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现代价值。如设计传统与现代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哪些传统习俗需要继承发扬,哪些需要创新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班主任还可建立文化体验档案袋,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照片、感想、作品等材料,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形成个人文化成长记录。对于高年级学生班主任引导尝试小型探究性学习,如我家乡传统节日变迁传统游戏现状调查等主题,培养学生文化调研能力。实践反思过程中班主任应注重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优秀传统又要有批判精神,避免盲目崇古倾向,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结论:通过传统礼仪教育、经典诵读体验与实践活动开展,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有效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创设自然融洽氛围,注重过程体验,加强实践反思。当前工作中仍存在重形式轻内涵、重活动轻反思等问题,未来应加强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完善评价机制,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引路人,应不断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创新教育方法,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玉梅 .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 2021.

[2] 税红艳. 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相结合的意义及方法[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3(5):19-21.

[3] 高桂英 . 小学班主任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探究 [J]. 下一代 , 2020,000(012):P.1-1.

[4] 蒋萦华 . 浅谈小学班主任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J]. 文渊(中学版), 2020,000(0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