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情境化角度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潘晓航

齐河县潘店镇实验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7

引言:情境化教学是当代教育领域重要理念,强调将抽象数学知识置于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关键期,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阶段,适合通过情境化方式引导学习。探究聚焦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从生活、游戏、问题三种情境类型入手,探讨如何通过情境化教学激发兴趣、提升思维、培养素养,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经验丰富却数学思维尚未完全成熟,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生活场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活情境教学先体现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如测量教学引导学生测量校园物体尺寸,分数概念学习结合水果分享情境,图形教学联系日常见到建筑物等。这类情境能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帮助他们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学习动力与热情。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需注重真实性、贴近性与趣味性,避免脱离实际牵强附会,例如教学货币计算单元时设计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商品计算金额,体验数学计算实际应用价值,教学时间单位转换时让学生记录一天活动时间安排,感受时间概念实际意义。

生活情境创设还需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低年级学生侧重感性体验,高年级则增加思考深度,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中蕴含数学元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如教学统计时收集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学比例尺时让学生绘制教室平面图或制作校园模型,教学概率时通过投掷硬币、骰子等游戏实验帮助理解随机事件。这些生活化情境不仅能使枯燥公式变得生动有趣更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持久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

二、融入游戏情境,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游戏情境融入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在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交通中线——平行与相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巧妙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自然建构平行线与相交线概念。平行线与相交线是几何学习重要基础知识,学生通常难以直观理解其空间关系及应用价值,游戏情境构建应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任务闯关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知平行线相交线特征。教师需精心准备游戏素材创设贴近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注重游戏规则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机会,体验成功喜悦。游戏过程中应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提炼数学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跨越,促进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提升。

具体教学实例上教师应当设计城市交通规划师游戏,将教室布置成微型城市,学生扮演交通规划师角色。先引导学生观察城市交通图或实地观察街道布局,发现城市道路存在平行或相交特点,接着让学生用彩色绳子在教室地面模拟设计城市道路网络,要求包含主干道(平行线)与支路(相交线)。然后组织交通安全巡查活动,学生需判断哪些路口(相交点)需设置红绿灯,哪些道路(平行线)间需设置天桥或地下通道,最后举行最佳规划方案评选,鼓励学生解释设计理念并运用平行线相交线概念进行说明。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入马路指挥官环节,学生模拟交警指挥交通体会平行线不相交特性确保车辆安全行驶,相交线形成路口需特别注意避免碰撞。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问题情境,培养数学应用素养

问题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针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师应当精心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探究立体图形特性及应用价值。长方体与正方体是基础立体图形,既是现实世界常见物体形状又涉及空间思维与计算能力培养,问题情境设计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既要保证问题真实性又要确保适当挑战性。教师应当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展开图绘制技巧以及最优化设计原理。问题情境教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思维过程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方式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让其在小组讨论中碰撞思维火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交流表达能力。

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当创设环保包装设计师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如何设计既美观又节约材料包装盒,先组织学生收集各种实际包装盒观察分析其形状特点,引导发现大多数商品包装采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接着提出核心问题:“如何设计一款使用最少材料同时能装下指定物品包装盒?”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测量物品尺寸计算所需包装盒最小体积,尝试不同长宽高比例比较所需表面积大小,绘制展开图并制作模型验证想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刻理解表面积与体积关系,体会数学知识实际应用价值。教师还应当拓展问题:若要运输一批包装盒如何摆放能节省空间?包装盒印刷图案时如何考虑美观性?通过这些开放性问题,学生不仅学会计算公式更能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价值,培养空间想象力与优化思维。最后举办创意包装展示会,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设计理念,教师适时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知识要点,引导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成就

感激发数学学习持久兴趣。

结论:情境化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形成,探究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完整情境化教学体系,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实践指导。生活情境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情境通过寓教于乐方式提升思维能力,问题情境则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素养。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进一步探索情境创设新路径,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情境内容,构建更加开放、富有创新性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春红 .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C]// 首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 2023.

[2] 杨胜伟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24):125-127.

[3] 袁明忠 . 浅析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策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4(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