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节段拼装桥梁高精度定位施工技术探究
陈魏韬
隆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17699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预制节段拼装桥梁技术在大跨径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工厂化预制生产,现场快速拼装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环境影响。然而预制节段拼装桥梁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影响结构整体性能。高精度定位施工技术成为确保工程质量关键因素。当前预制节段拼装桥梁施工中存在定位精度控制难度大、误差累积效应明显、调整措施复杂等技术难题。
一、预制节段高精度制造技术、高精度运输定位技术
在预制场建设阶段需要建立高精度测量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测量方式,确保预制台座位置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预制台座设计必须考虑桥梁线形要求,通过精确计算各节段空间位置关系,建立三维坐标系统,为后续节段制造提供准确基准。模板制作过程中,采用数控加工技术保证模板几何尺寸精度,模板拼装时通过激光测距仪与水准仪联合校核,确保模板位置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混凝土浇筑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与湿度条件,采用智能养护系统实时监控养护环境参数,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发展,减少收缩变形对节段几何尺寸影响。预应力张拉工艺对节段最终形状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预应力张拉数据库,记录每根预应力筋张拉力值与伸长量数据,采用分级张拉方式控制节段变形过程,确保节段脱模后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高精度运输定位技术需要综合考虑运输路线条件、运输设备性能与节段自身特点。运输前需要对每个节段进行详细测量,建立节段几何参数档案,包括长度、高度、重心位置等关键数据。运输车辆选择应考虑节段重量与尺寸要求,采用多轴线运输车保证载重分布均匀,减少运输过程中节段变形。运输路线规划需要避开急弯、陡坡等不利地形,确保运输过程平稳。运输过程中采用 GPS实时跟踪系统监控车辆位置与行驶状态,通过倾角传感器监测节段姿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到达现场后,节段卸载过程采用专用吊装设备,通过精确控制吊点位置与起吊速度,避免节段在卸载过程中产生附加应力。节段存放采用专用支撑系统,支撑点位置根据节段受力特点确定,确保存放期间节段几何形状保持稳定。
二、拼装过程高精度控制方法、架桥机高精度操作工艺
拼装过程高精度控制方法需要建立完整质量管理体系,从拼装准备到节段就位全过程实施精度控制。拼装前需要对已完成桥段进行全面测量,确定当前桥梁线形状态,为下一节段拼装提供准确基准。测量工作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桥梁整体几何信息,通过与设计模型对比分析,识别既有偏差分布规律,制定针对性调整方案。节段拼装顺序需要根据施工条件与结构受力特点合理安排,采用对称拼装方式保证结构受力均衡,减少不平衡荷载对桥梁线形影响。拼装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桥梁变形状态,通过布置位移传感器与应变传感器,获取结构响应数据,及时调整拼装工艺参数。预应力张拉工艺在拼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分批分阶段张拉方式,逐步建立结构整体性,控制拼装过程中桥梁变形发展。
架桥机高精度操作工艺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丰富经验与专业技能,通过规范化操作程序保证拼装精度。架桥机就位前需要对轨道系统进行精确校核,确保轨道平直度与高程满足要求,为架桥机稳定运行提供基础条件。节段起吊过程需要严格控制起吊速度与加速度,避免冲击荷载对节段造成损伤。起吊高度控制需要考虑桥梁线形要求与施工空间限制,通过精确计算确定最佳起吊轨迹。节段水平运移过程中需要保持节段姿态稳定,通过调节吊具角度补偿架桥机变形对节段位置影响。节段下放过程是拼装精度控制关键环节,需要采用慢速下放方式,通过实时测量节段位置信息,及时调整下放轨迹确保节段准确就位。
三、施工误差高精度监测手段、定位偏差高精度调整措施
监测系统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方式,通过布置各类传感器实时获取结构状态信息。几何监测采用全站仪测量方式,建立高精度三维坐标系统,对关键控制点进行连续观测。激光扫描技术用于获取桥梁整体几何信息,通过点云数据处理分析桥梁线形偏差分布规律。变形监测通过布置位移传感器与倾角传感器,实时获取桥梁变形数据,建立变形发展趋势模型。应力监测采用振弦式应变传感器与光纤传感器,获取结构应力分布信息,评估结构受力状态。温度监测对混凝土温度场进行连续观测,分析温度变化对结构变形影响。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实时传送至数据处理中心,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生成监测报告为施工决策提供依据。监测频率根据施工阶段特点确定,关键工序期间加密观测,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定位偏差高精度调整措施需要根据偏差性质与大小制定针对性调整方案。线形偏差调整通过调节支撑系统高程与位置实现,采用液压千斤顶提供调整力,通过精确控制千斤顶行程实现微量调整。平面位置偏差调整采用水平千斤顶系统,通过侧向推拉方式修正节段水平位置。调整过程需要考虑结构整体性影响,避免局部调整对其他部位造成不利影响。预应力调整通过补张或放张部分预应力筋实现,需要根据结构分析结果确定调整方案,确保调整后结构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接缝调整通过调节接缝胶层厚度与接触状态实现,对于超出允许偏差范围接缝需要重新处理。调整工作需要分步骤进行,每步调整完成后进行测量检查,确认调整效果后进行下一步调整。调整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防止调整过程中产生新偏差。调整完成后需要对整个桥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标准。建立偏差调整档案,记录调整过程与效果,为
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结论:预制节段拼装桥梁高精度定位施工技术通过建立系统化技术体系,有效保障了桥梁工程质量。预制节段高精度制造与运输定位技术为拼装施工提供了可靠基础,拼装过程控制方法与架桥机操作工艺确保了施工精度要求,施工误差监测与偏差调整措施实现了质量闭环控制。未来随着测量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发展,预制节段拼装桥梁高精度定位施工技术将更加完善,为桥梁工程建设提供更强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凯迪 , 贾俊峰 , 周述美 , 等 . 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接缝齿型配筋剪力键抗剪性能研究 [J/OL]. 东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1-14[2025-06-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178.N.20250403.1501.002.html.
[2] 杜进生 , 李文涛 , 石贺男 , 等 . 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合龙段湿接缝抗剪承载力及计算方法研究 [J]. 工程力学 ,2025,42(S1):119-128.
[3] 孙 洪 庆 . 预 制 节 段 拼 装 桥 梁 施 工 关 键 技 术 分 析 [J]. 石 河 子 科技 ,2025,(0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