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韵探山河—英语与地理跨学科解码中国奇观
于海洋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 065000
引言:自然景观是人类共同财富,其表达方式因语言文化差异而呈现多样性,我国壮丽山河以其独特地貌特征吸引世界目光,而英语是国际交流工具,如何准确传递这些地理奇观成为跨文化交流关键问题。文章聚焦英语语言与我国地理奇观互动关系,探索语言描述与地质成因解析相结合方式分析词汇如何承载地理文化内涵,探讨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实践应用价值。通过建立英语学习与地理知识间桥梁希望能够提升学生跨学科素养,增强我国文化国际传播力,促进不同文明间深入理解与交流。
一、语言描绘奇观,地理解析成因
英语语言与地理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全新视角,理解我国自然奇观,精准英语词汇能生动描绘景观视觉特征,而地理术语则揭示其形成机制与科学价值。黄山奇松怪石,英语描述中 grotesque 与 whimsical 捕捉其形态独特性,地质解析则通过 weathering 与 erosion 阐明千年风化侵蚀过程。张家界石柱群英文表述quartzite sandstone pillars 准确传达岩性特点,而 differential weathering 解释其千姿百态成因。桂林喀斯特地貌英文 karst landscape 与 limestone dissolution 概念结合使学生理解石灰岩区域特殊地质过程。长江三峡英语描述 magnificent gorges与地质解析 river incision 相结合,既表现其壮丽景观又揭示河流下切作用。泰山雄伟气势英语中以 majestic 或 imposing 表现,地质学角度则需理解 fault-blockmountain 构造特点。跨学科视角使语言表达更具科学深度,地理解析更富表现力,两者相辅相成,全面呈现我国奇观魅力。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单元提供绝佳机会融合语言学习与地理生态知识,解析我国自然保护区地质特征与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可围绕长江上游珍稀动物栖息地展开,引导学生学习habitat fragmentation( 栖息地破碎化 )、biodiversity hotspot( 生物多样性热点 ) 等术语,掌握形容词 pristine( 原始 )、vulnerable( 脆弱 ) 等描述自然环境。课堂活动设计 Giant Panda Habitat Analysis 环节,学生用英语描述四川山地环境 :Thebamboo forests thrive on limestone mountains where numerous streams create moistmicroenvironments,并解释喀斯特地貌如何形成独特生态系统。通过分析三江并流区域地质构造,学生学习 tectonic convergence( 构造会聚 )、river capture( 河流袭夺 ) 等概念,理解该区域如何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生物避难所。模拟联合国环境会议活动中,学生用英语解释 The geological diversity across mountainranges creates ecological corridors essential for wildlife migration during climate shifts,展示地质多样性与生物保护关系。这种跨学科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掌握环保词汇与表达又理解我国独特地质环境如何塑造珍稀物种栖息地,增强语言学习意义与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二、词汇承载文化,山河彰显特色
英语词汇选择过程蕴含丰富文化内涵,我国地理奇观表达尤需考虑词汇文化意蕴与地理特性统一,九寨沟五彩池英文 Five-Colored Pool 背后涉及水体透明度、光线折射等地理现象,pristine 与 ethereal 等形容词传递其超然气质。黄河壶口瀑布英文表述中,turbid 一词既指其含沙量高特点又暗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敦煌莫高窟地处戈壁,英语表达结合 grotto 与 oasis 等概念,反映其独特地理位置与文化交汇特点。西湖美景英文描述既要体现泛起涟漪水面特征又需融入诗韵意境,呈现自然与人文交融特色。长城蜿蜒起伏英语中以undulating表现其随地形变化特点,而 strategic 则强调其军事地理价值。通过精选词汇能使英语表达既符合地理实际,又展现文化底蕴,地理名词如 loess plateau(黄土高原)、terrace field(梯田)等不仅是地形术语,更承载我国农耕文明印记。我国山水画中远近高低概念英译为 shifting perspective,体现国人独特空间认知,跨文化词汇选择过程本身即是文化交流实践,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地理特色与文化精髓。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单元提供理想平台,融合英语学习与我国地理文化特色探索。教学设计可围绕 Ancient ChineseTravel Routes 主题,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沿线地形特征与文化交流关系。课堂 活 动 设 计 Silk Road Geographic Terms 词 汇 学 习 环 节, 学 生 掌 握 continentalclimate( 大陆性气候 )、oasis( 绿洲 )、loess( 黄土 ) 等地理术语,同时理解这些自然环境如何塑造区域文化特色。模拟旅行日志写作任务中,学生描述敦煌莫高窟 :Nestled where mountain meets desert, Mogao Caves represent human artistictriumph over harsh geographic constraints, with pigments extracted from surroundingmineral deposits creating murals lasting millennia,展现地理条件与艺术成就关联。学生还能探索 The Great Canal(大运河)词汇背后地理意义,分析 The south-to-north water system connects distinctive geographic regions, each with unique dialects,cuisines and architectural styles shaped by local topography and available materials,理解水系交通如何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融合。通过比较英文 mountain and waterpainting(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差异,学生分析我国人如何通过艺术表达独特地理观念。小组项目中学生创作 Cultural Geography Guidebook,用英语解释各地区方言、建筑、饮食与地理环境关系,如 The rounded houses in Fujian coastalareas evolved as adaptation to frequent typhoons,展现地理因素如何塑造区域文化特色使语言学习与文化地理知识有机结合。
三、表达融合知识,实践展现魅力
模拟导游讲解活动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某一我国地理奇观,需整合地质知识、历史背景与语言表达技巧,虚拟旅行项目中学生搜集目标地区地理信息,编写英文旅行日志,锻炼地理分析能力与英语写作技巧。跨学科探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特定地理现象,用英语撰写其形成机制、文化意义与保护措施,培养学术英语能力。多媒体展示项目鼓励学生制作英文解说视频或网站,呈现我国地理奇观,提升数字素养与表达能力,国际交流活动中学生与外国伙伴分享我国地理知识,增强跨文化沟通技能。
地理术语词汇表编纂过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词汇,野外考察日志用英文记录观察发现,培养实地探究能力。英文地图标注项目促进地理空间概念与语言表达结合。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使语言学习更具情境性与目标性,跨学科实践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培养综合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以全球视野看待我国地理奇观,增强文化自信与交流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通过语言描绘与地理解析相结合,学生能够科学准确表达自然景观特点与成因,精选词汇既传递地理信息又承载文化内涵,展现我国山河独特魅力,多样化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提升学习效果。跨学科教学促进学科间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未来教育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学科融合,开发系统化教学资源构建评估机制,推动英语教学与地理教育创新发展为我国奇观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梅 . 跨学科视角下的高中英语科普阅读教学策略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4,(S2):71-72.
[2] 何涵非 , 陈峥岩 , 张家豪 , 等 . 教育神经科学视角下的语义网络与空间能力——以英语和地理跨学科教学为例 [J]. 辽宁教育 ,2024,(24):9-13.
[3] 陈显梅 . 基于学科融合理念的高中英语课前导入教学实践 [J]. 校园英语 ,2023,(21):79-81.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一般课题“运用 PBL教学法进行高中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3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