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的策略

作者

梁金刚

石棉县回隆镇第一小学 四川省 6254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模式转变,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这一趋势,成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改变了学生个体化、孤立的学习状态,创设了生生互动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建构。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避免流于形式,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研究,对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动态优化的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创建是合作学习的根基,科学恰当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组合,而是一个动态改良的过程,小组创建要统筹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性格特点等种种要素,提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内部都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能力上的互补,在合作当中做到优生引领,中等生提高,后进生进步的目的,而且,小组的组成也要定时加以改变,可以按照不同教学单元的知识特性或者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情形来重新编排,防止因为长久稳定的分组而引发思维定式或者人际关系固定化,这样的动态调整机制可以不断激发小组的内在活力,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不同的同伴交流并展开合作,从而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以及协作能力[1]。

二、设计层次分明的合作任务

合作任务是推动小组学习的引擎,其设计的科学性决定了合作学习的深度与效度,高质量的合作任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清晰的层次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

(一)明确任务目标与分工

任何合作学习任务的前提是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清楚的知道这个任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需要通过什么步骤去完成它,而任务的目标要具体,可衡量,不能含糊不清。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要有清晰的组内分工,可以设立不同的角色,比如记录员、汇报员、计时员、协调员等等,让小组成员轮岗,人人有事做,个个能上手。明确分工可以防止一些学生“搭便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投身于小组的事业中,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保证合作的有效参与。

(二)创设递进式探究情境

富有挑战的探究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任务的时候,可以创造出由浅入深、逐层推进的探究情境,促使学生慢慢走向知识的核心,拿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来讲,在教学当中可以规划递进式的任务,最初的任务是,小组使用面积为1cm2 的卡片来测量课本封面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以后,就会对面积产生一些感觉,紧把任务升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当中,自行探究并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办法,最后再把任务进一步扩展,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里黑板,窗户等不同长方形东西的面积,这样安排探究活动,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操作到思考,逐层深入,合乎学生的认知进程[2]。

(三)融入数学思维的训练

小组合作的任务不能只求一个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以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旋转、平移和轴对称”为例,合作任务可以由单纯地辨识图形,转向设计与创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使用彩纸、剪刀制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剪纸画,学生不仅要找到对称轴,还要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在实践中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把抽象的几何知识转化为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三、优化合作过程的引导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对合作过程的适时、适度引导与调控,是合作学习不跑偏、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

(一)营造积极的合作氛围

良好的合作氛围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合作开始之前,要同学生一道制订合作规则,怎样倾听别人讲话,怎样表明不同意见,怎样当发生分歧的时候去协商等等,经由规则的制订,养成学生尊重他人,乐意分享的合作意识,课堂上要让学生勇敢地提出疑问,勇于争论,允许学生犯错误,形成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心理气氛,在这样一种积极的氛围当中,学生可以放心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展开深入的思维交流,从而激发更多的新点子,使小组合作变成推动学习的催化剂[3]。

(二)介入指导的时机与方式

教师的巡视指导是调控合作过程的关键环节,但介入的时机与方式须谨慎拿捏,介入过早便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介入过迟则可能造成小组探究脱轨或者陷入僵局,恰当的介入时机一般是小组讨论陷入停滞,出现激烈且无意义的争论,或者探究方向存在明显偏颇的时候,在开展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教学时,当某个小组对商的定位产生疑惑,教师的介入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启发性的问题,“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够除数除吗?商该写在哪一位上?”通过追问促使学生自行剖析、推断,掌握算理,做到知识的主动构建。

四、结语

从上述可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随便把学生组在一起就能完成的,而是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努力探索完善的,是需要我们从课前准备、精心构建富有层次感的学习小组,设计层次性合作任务等;从课中调控、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智慧介入、组织汇报等方面着手,环环相扣,形成整体的策略体系,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和发展、课堂教学活力的增强赋能。

参考文献

[1] 周贵林 .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07):130-133.

[2] 洪华玲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J].教育界 ,2025,(09):71-73.

[3] 徐向东 .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J].视周刊 ,2025,(06):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