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索

作者

许颖慧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 2720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课标的出台,体现了教育理念从“知识中心”向“素养中心”的转型,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体培养。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语言学科,不仅承担着工具性的任务,还在学生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思维方式养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导向

语言能力的综合培养。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新课标强调在听、说、读、写、看的综合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自如地表达与交流。语言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非单一地停留在字词句段的机械训练上。人文素养的内化与提升。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新课标注重通过经典文本、丰富语境的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感受文化的厚重、理解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小学阶段是人文素养培养的起点,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精神的滋养与人格的塑造。思维品质的训练与发展。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接受,还需要学生在理解、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中不断提升认知水平。课堂教学应注重通过阅读与表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的价值导向,不仅强调工具性目标,更凸显人文性与思维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素养培育,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和谐发展[1]。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优化课堂设计,突出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课堂设计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破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形成“以学定教、以能促学”的新格局。课堂设计应当明确教学目标的综合性与发展性。目标不仅应覆盖知识与技能,还应涵盖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认知、情感与价值三方面的提升。课堂结构需要合理化与灵活化。传统课堂往往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而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通过精心的环节安排,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发展需求。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本身,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促进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意义感与价值感。课堂评价体系需要改革,避免过度依赖结果评价,而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投入。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2]。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革学习方式,注重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促进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与方法,逐步养成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学习习惯,提升独立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共享。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关键环节。小学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在思维的生成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培养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这三种学习方式相互补充,能够共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三)强化阅读教学,提升语言积累与审美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新课标强调“以阅读为基础,以写作为延伸”。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积累、思维发展与审美体验的多重功能。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积累。语言的掌握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输入。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提升表达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句式与表达方式,为语言的运用奠定坚实基础。阅读教学应促进思维发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字面意义,更要在分析与比较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课堂教学应通过提问、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阅读教学应强调审美体验。语文学习不仅是技能训练,更是审美教育。通过阅读优美的语言与富有思想性的作品,学生能够感受文字之美、情感之真、思想之深,从而提升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阅读教学应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阅读的深化。通过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学生能够在表达中加深理解,在创造中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全面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优化课堂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高效、开放与多元的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思维能力的提升;强化阅读教学,能够在语言积累、思维发展与审美体验的多重维度上推动学生成长。未来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应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而应成为培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平台。在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教师唯有持续探索并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策略,方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向着更加科学化、人文化与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运良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创新实践探索 [J]. 风采童装 , 2024(6):0088-0090.

[2] 王丽棉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 " 教 , 学 , 评 " 一体化的实践探索[J]. 学苑教育 , 2023(3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