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路径研究
高利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上西小学
引言
音乐的美育功能非常丰富,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学科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三观善的人格。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关键,为了凸显学生主体价值,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全方位、多角渗透音乐美育要素,深化学生对音乐美育内涵的理解及认知,保障学生在自主理解和批判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个人的音心素养水平。音乐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学生的特殊需要,进而实现对症下药和循序渐进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元素中的情感内涵非常丰富,小学生的自主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比较有限,无法实现内化于心。教师则需要根据天真善良的天性,帮助学生构建稳定的心理结构,加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引导,结合投桃报李的交际模式营造充满爱 1 教育教学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参与中产生更多的能动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非常关键,小学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较为明显,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成所有的教育工作,家校合作则显得非常关键。家要主动为小学音乐美育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帮助,及时全面的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逐步优化家庭教育氛提供给孩子必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孩子主动学习钢琴二胡或者是琵琶,让孩子能够在家中提前相关的美育知识,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进而在课堂之中主动跟上教师的节奏及步伐,利用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独完成学习任务。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较快,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受到了尊重,能够更好的参与美育学习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习态度,实现个人各个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自由感知。
二、启迪学生的智慧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启迪非常有必要,有的小学生学习经验较少,因此会存在许多的负面绪,严重甚至会出现学习方向上的偏差。教师则需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启迪学生智慧的基础上更好的打造品园堂。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足,能够发挥开发潜能、开启智慧的作用,教师需要了解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入剖析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大部分的音乐知识点看不见、摸不着,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创造和大胆想象。为了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的音乐审美潜能,教师需要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成长环境,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学生自由发展。
比如在鼓励学生欣赏优秀名曲“高山流水”时,有的学生对其中优美的旋律不够理解,难以深入感知作品背后的思想感。教师则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与之对应的视频或者是音频,徐徐而来,让学生能够调动个人的感官自主感知,了其中的自然美景。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充足,教师还可以讲解这一名曲的背景知识和故事,鼓励学生主动了解音乐的旋律,调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实现自主创新和大胆想象。这种创造性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带给生更多的心灵震撼,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凸显音乐的美誉价值及功能,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左右脑的共同作用和同发展。大部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优质的音乐审美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发育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学生能够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发潜能,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一定的逻辑规律,主动接受图像和语言的刺激及感染,了解音乐的质,个人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动性比较高。
三、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新课改后小学音乐教学的新要求,情操陶冶非常关键,这一工作比较考验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教师需要深入剖析小音乐教学的背景及内涵,找准教育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障学生能够逐步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正确人生三观的指导下形自主自觉的学习意识。音乐美育与儒家文化概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教化功能,教师需要采取实践力较强的教学段积极丰富音乐文化元素,全面重视音乐教育,凸显音乐美育的教化功能,主动接受外部的挑战及压力。东西方文化的跨越作以及有效探讨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将横向分析与纵向拓展相结合,利用独特的音乐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客观世界,诠释同的音乐概念,深化学生对节奏和律动的认知和理解,全面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自主感知和审美。在探究音乐的过程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会产生波动,教师则需要利用各种情感因素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播下音乐的种子,在个人的精神界中生根发芽。主动调控个人的情绪,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这一点对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比教师可以挑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频繁的歌曲,让学生自主感知,如《国歌》、《国际歌》以及节奏旋律比较强的曲,让学生主动了解这些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其他音乐元素,先讲述专业的音乐知识,然后鼓励学生反复吟唱和学习深入歌中自主感知和体验。大部分的学生学习能动性高较高,个人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加认可教师的审美教和欣赏教育,主动自觉的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在小学音乐美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音乐创新和改进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创造性元素的使用要求,逐步开启学生心灵美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启迪智慧、挖掘潜能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保障学生能够主动的接音乐优秀作品的情操陶冶和熏陶,逐步健全个人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性格,在音乐知识的引导下调整个人的行为举止以及审策略。
参考文献:
[1] 安姿奕 . 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美育的有效融合策略 [J]. 家长 ,2025,(17):147-149.DOI:CNKI:SUN:JIAZ.0.2025-17-048.
[2] 朱柯霓 .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 [J]. 试题与研究 ,2023,(05):109-111.DOI:CNKI:SUN:STYJ.0.2023-05-037.
[3] 凌薇 . 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与美育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4,(02):66-68.DOI:CNKI:SUN:JAOS.0.2024-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