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探究
刘国庆
安徽交控驿达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1 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优化
在运营机制方面,应引入绩效考核与责任追溯制度,建立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期开展第三方暗访、顾客问卷和数据监测,将结果与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绩效挂钩,形成正向激励。同时,探索“区—站联动”的管理方式,将服务区与高速收费站的运营数据进行整合,以便于统一规划客流导向和服务设施布局。服务区管理方还可以尝试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机制,在保持监管权的前提下,提升服务的灵活性和专业化程度。
管理体制优化还应注重授权与监督的平衡。在服务区内,可建立模块化责任分区,将不同业态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责任单元,由专门团队负责日常运营,并接受统一的监管考核。通过明确职责与权责边界,减少内部扯皮和推诿现象,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同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例如客户投诉处理“30 分钟响应制”,确保旅客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服务质量的改进。
2 服务设施与环境改善
为改善服务设施,应对现有停车区进行科学规划,增加小车、大车分区停车位,避免大型货车占用小车通道导致的交通拥堵。停车场应增加智能引导系统和地面标识,帮助车主快速找到空余车位。同时增设夜间照明和监控设备,提升安全感。卫生间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设施,应在数量、布局和清洁度上进行重点改善。应推行“分区巡检制度”,确保高峰期每 15 分钟有人清扫,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和自动感应装置,提升舒适度。
在餐饮和购物设施方面,应注重多元化和品质化。传统快餐和便利店应升级为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增加地方特色餐饮和健康餐饮选项,满足不同客群需求。购物区则应整合地方特产、日常用品和旅行急需品,采用统一价格标签和明码标价机制,杜绝乱收费现象。通过提升商品与服务的透明度,可以增加旅客的信任感和消费意愿。
环境改善还应包括景观设计和人性化设施布局。服务区可因地制宜建设绿化带、休闲长廊和儿童活动区,为长途驾驶旅客提供身心放松的空间。设置无障碍通道、母婴室和宠物休息区,满足特殊群体需求。休息大厅应增加舒适座椅、充电桩和免费 WiFi,为旅客创造舒适的等待环境。在垃圾分类和环保措施方面,服务区应推广智能垃圾桶和绿色节能照明,形成良好的环保形象,这不仅改善旅客体验,也符合绿色交通发展趋势。
3 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应用
信息化建设方面,服务区应开发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和移动端应用,向旅客提供实时信息查询与便捷服务。旅客可通过 APP 查看停车位占用情况、餐饮等候时间、洗手间清洁状态等,并可直接进行投诉反馈,后台系统自动分派工单至相关部门,实现快速处理。为外地旅客和国际游客,平台应提供多语言界面和移动支付支持,增加友好度和普适性。
智慧化应用还可以延伸至安全与应急管理。通过部署视频监控、AI 行为识别与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或突发情况,如交通事故、火灾隐患或旅客晕倒。服务区可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与交警、急救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联动。对于新能源车主,应在服务区完善充电桩布局,并引入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车流量和充电需求动态调配电力,避免长时间排队。通过信息化的全面覆盖,服务区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塑造科技化的服务新形。
4 人员服务与培训体系建设
在人员管理方面,应引入动态考核机制,将旅客评价和暗访结果直接与绩效薪酬挂钩。可建立“星级服务员”评选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形成示范效应。同时,为提升员工积极性,可设置轮岗和内部晋升通道,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长期发展动力。服务区还可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建立长期的人才输送和实习平台,形成稳定的人才供给。
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需要注重员工文化建设。应通过内部培训课堂、团队建设活动和主题服务月等形式,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服务意识。面对节假日和高峰时段的压力,应合理排班,提供心理辅导和劳动保护措施,减少员工流失率。对于高频次出现的旅客投诉案例,应纳入培训教材,帮助员工吸取经验、不断改进。通过标准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服务区能够建立一支专业、稳定且有责任感的服务团队。
5 品牌形象与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方面,服务区可将本地历史、人文元素融入环境布置与服务设计。例如设置展示区,推广地方工艺品、非遗项目或农副产品,让旅客在短暂停留中体验当地文化。服务区还可以策划主题活动,如节假日举办民俗表演、儿童互动区设置地方故事讲解,提升旅客停留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通过文化赋能,服务区能够从单纯的“功能区”转变为“体验场”。
品牌与文化建设还需结合服务承诺与社会责任。服务区可以通过公开服务承诺牌、设立意见箱和实时反馈系统,传递“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的形象。在公益方面,服务区可开展绿色环保倡议、交通安全宣传和公益募捐活动,树立正面社会形象。对于新能源出行、低碳消费等新趋势,服务区应主动引入绿色节能技术,塑造“绿色服务区”的理念,从而在品牌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通过系统的品牌与文化建设,服务区不仅能提高服务黏性,还能成为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窗口。
结束语
本研究围绕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提升展开系统探讨,强调了管理体制、设施环境、智能化建设、人员培训和品牌文化五个维度的协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服务区若能实现管理集约化、设施人性化、运营智能化、人员专业化和品牌特色化,将显著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与消费意愿,并提升整体运行效益。通过对实践路径的梳理与策略设计,可以看出服务区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交通配套功能,而是逐渐向集休闲、消费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结合不同区域、不同等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差异化需求,探索个性化和精细化管理路径,以推动服务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整体质量提升和价值创造。
参考文献
[1] 乔木 . 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提升的途径与策略探讨 [J]. 汽车周刊 , 2025, (09): 217-219.
[2] 谭秋玉 . 试析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及改进措施 [J]. 投资与创业 , 2025, 36 (14): 188-190.
[3] 陈曦 , 白朋朋 , 杜磊 , 等 . 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改进措施 [J]. 交通企业管理 , 2025, 40 (04): 85-87.
[4] 陈怡哲 . 高速公路服务区如何通过运营管理实现品质突破 [J].中国商人 , 2025, (10):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