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液压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 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赵俊峰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地勤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引言
飞机液压系统作为关键子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影响飞行安全。随着航空技术发展,传统定期维护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成为提升系统安全性与维护效率的重要方向。
1 飞机液压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 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意义
飞机液压系统作为保障飞行操纵、起落架收放及机载设备运行的核心动力源,其运行状态直接关联飞行安全与任务成功率。传统维护模式多依赖定期检修与离线检测,难以实时捕捉系统性能劣化趋势,易导致突发故障或非计划停机,增加运维成本与安全风险。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通过集成多源传感器数据、智能算法与状态监测手段,可实现对液压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感知与健康评估。该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维护的时空限制,通过实时分析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异常波动,提前识别潜在故障模式,为维修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其应用不仅可减少非必要拆检与备件库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更能通过故障预警避免灾难性事故,提升航空装备的任务可靠性与出勤率。此外,PHM 技术的数据驱动特性为液压系统设计优化与性能改进提供了实证支撑,推动维护策略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对保障航空运输安全、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2 飞机液压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 关键技术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2.1 数据质量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复杂性
飞机液压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具有高维度、强噪声、非线性等特征,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可能因环境干扰、设备老化或信号传输损耗出现失真。液压系统涉及压力、流量、温度、振动等多类型参数,不同参数的采样频率、量纲及动态特性差异显著,导致数据融合时存在时间对齐困难、特征关联性弱等问题。压力信号的突变可能对应温度的缓慢变化,传统阈值判别方法难以捕捉此类跨模态关联特征。此外,液压系统故障模式具有隐蔽性,早期退化特征可能被正常波动掩盖,需通过时频分析、小波变换等复杂信号处理技术提取微弱故障特征。数据标注的准确性同样影响模型训练效果,液压系统故障样本的稀缺性导致监督学习模型易陷入过拟合困境,而半监督或无监督学习又面临特征提取效率低的挑战。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需求与现有算法处理能力的矛盾,成为制约PHM 系统预测精度的核心障碍。
2.2 复杂工况下模型泛化能力与可解释性的平衡
飞机液压系统需适应高空低温、高振动、液压油污染等极端工况,不同飞行阶段(如起飞、巡航、降落)的负载变化导致系统动态特性显著差异。传统基于物理模型的故障预测方法依赖精确的系统参数,但液压元件磨损、密封件老化等渐进性故障会改变模型参数,导致预测偏差累积。数据驱动模型虽能通过历史数据学习故障模式,但工业场景中故障样本的稀缺性限制了模型的泛化能力。某型飞机液压泵在特定温度区间内出现的异常振动,可能因训练数据未覆盖该工况而被模型忽视。
2.3 实时性要求与边缘计算资源约束的冲突
飞机液压系统故障的突发性要求PHM 系统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但机载计算设备的算力与存储容量有限,难以支撑复杂模型的实时推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需处理长时间序列数据,其计算复杂度随时间步长呈指数增长,远超现有机载处理器的性能边界。边缘计算虽能通过数据本地化处理降低通信延迟,但液压系统监测点分布广泛,传感器数据需经多级汇聚后传输至边缘节点,这一过程中可能因网络拥塞或数据包丢失导致信息缺失。机载环境对硬件的可靠性要求极高,边缘设备的散热、抗振动设计需兼顾计算性能与环境适应性,进一步增加了系统开发成本。
3 飞机液压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 关键技术应用优化提升策略
3.1 多模态数据深度融合与特征增强策略
飞机液压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特性,涵盖压力、流量、温度、振动等物理信号,以及设备运行日志、维护记录等文本信息。传统方法多采用单一模态分析或简单拼接融合,难以挖掘跨模态间的隐性关联特征。可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框架,利用卷积层提取时序信号的局部特征,结合注意力机制强化关键特征权重,同时引入图神经网络处理设备拓扑结构信息,实现多模态数据的语义级融合。针对液压系统故障特征微弱的问题,可采用对抗生成网络生成合成故障样本,扩充数据分布边界,增强模型对边缘案例的识别能力。融合物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方法,将液压系统流体力学方程嵌入损失函数,约束模型学习方向,可提升特征提取的物理可解释性。通过多模态数据深度融合与特征增强,可突破单一传感器信息局限,显著提高故障预测的灵敏度与鲁棒性。
3.2 动态工况自适应建模与迁移学习优化
飞机液压系统需适应高空低温、高振动、液压油污染等复杂工况,不同飞行阶段(如起飞、巡航、着陆)的负载变化导致系统动态特性显著差异。传统静态模型难以捕捉工况突变时的参数漂移,可通过构建动态贝叶斯网络或状态空间模型,实时更新系统状态转移概率,实现工况自适应调整。针对跨机型、跨任务场景的模型泛化问题,引入迁移学习框架,利用源领域(如地面测试数据)的预训练模型参数初始化目标模型,仅微调最后几层网络以适配新工况,大幅降低对目标领域标注数据的依赖。采用元学习策略训练模型快速适应能力,使其在少量样本下即可完成新工况的参数优化。通过动态工况自适应建模与迁移学习优化,可解决模型在复杂飞行环境中的性能退化问题,提升PHM 系统的跨场景适用性。
3.3 边缘-云端协同计算与轻量化模型部署
飞机液压系统故障预测需满足毫秒级实时响应要求,但机载边缘设备算力有限,难以支撑复杂模型的推理计算。可通过模型压缩技术(如知识蒸馏、量化剪枝)将大型深度学习模型转化为轻量化版本,在保持预测精度的同时减少参数量与计算延迟。针对边缘设备存储容量不足的问题,采用联邦学习框架,允许多架飞机边缘节点在本地训练模型后,仅上传梯度参数至云端聚合,避免原始数据传输,既保护数据隐私又降低通信开销。云端服务器负责全局模型更新与复杂任务处理,如剩余寿命预测、维修决策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模型参数下发至边缘节点,形成闭环迭代。
结束语
PHM 技术通过融合多源数据与智能算法,实现了飞机液压系统故障的早期预警与精准决策,显著提升了航空装备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未来,随着数字孪生与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化应用,PHM 将向智能化、实时化方向持续演进。
参考文献
[1]刘畅,刘扬.基于深度学习的飞机任务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研究综述[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5(02):15-18.
[2]胡晓青,盖科龙,谢玉婷.液压泵滑靴磨损机理分析及其对液压系统性能影响仿真[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25,30(02):115-122.
[3]宋雪.飞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3.
[4]萧冠华.基于健康管理的飞机起落架舱门故障诊断与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3.
[5]李广道.基于深度学习的飞机液压系统 PHM 技术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