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循证药学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合理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降低感染有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1]。但是,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问题比较常见,如无指征用药、疗程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等,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而且还会导致细菌药物的耐药性快速升高,无法发挥抗生素的价值。在此背景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以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细菌耐药性等因素为依据,明确规定各级医师使用不同级别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2]。如此,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用药合理性,减慢细菌耐药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2 年内在我院住院的3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男8 例,女 7 例;年龄 25~69 岁,平均(43.57± 8.83)岁。观察组男 9 例,女 6 例;年龄 24~70 岁,平均( 42.98±8.70 )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模式,即医生基于自身经验和临床判断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但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和严格的监管机制。

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药学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药物分级。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类: ① 非限制使用级: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耐药性风险较低。 疗效明确:首选用于常见轻中度感染的常规治疗。价格经济:通常为基本药物或医保覆盖品种。所有医师(包括初级医师、住院医师等)均可开具,无需特殊审批。 ② 限制使用级:用于中重度感染、耐药菌感染或联合用药。耐药性风险较高: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价格较高:部分药物可能需自费或限制使用。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可开具。 ③ 特殊使用级:严格管控:仅用于危及生命的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临床试验。高耐药风险:如碳青霉烯类等。价格昂贵:通常需单独审批。高级职称医师开具。(2)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定期参与循证药学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培训,内容包括分级管理政策解读、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等,增强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以及循证思维能力。(3)处方审核。严格审核每张抗菌药物处方,主要包括用药指征是否明确、药物选择是否恰当、剂量和疗程是否合理等。若处方不合理,应及时与医师沟通,要求其及时修改。(4)监测与反馈。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收集与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实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若科室在合理用药方面表现优秀,则予以奖励与表扬。如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且对整改效果进行追踪。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用药指征合理性、药物选择合理性、剂量合理性、疗程合理性及联合用药合理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 软件计算有关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分别为率 (% )、( s),以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除剂量不合理外,观察组用药指征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及联合用药不合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抗生素使用合理性[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除剂量不合理外,观察组用药指征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及联合用药不合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提示基于循证药学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合理性。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分级管理制度下,加强培训医务人员、严格审核处方,促使医生更为谨慎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无指征用药问题。在药物选择方面,基于循证药学理念,以患者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精准选择药物,提高药物选择的有效性与准确性[3]。在疗程和联合用药方面,基于循证药学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提高用药合理性,降低因不合理联合用药导致的资源浪费和不良反应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药学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翠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 17(18):170-173.

[2]巴莹,黄静,赵大营.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预防抗菌药物滥用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23, 20(8):44-47.

[3]徐晓涵,周鹏翔,孔旭东,等.北京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的循证制订[J].中国药学杂志,2023,58(2):18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