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重塑与素养重构研究

作者

张苗 马智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全球经济社会格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生成式 AI(如大型语言模型)的迅猛发展,凭借其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理解、内容生成与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强大能力,正深刻解构与重构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与业务流程。这种技术驱动的服务范式转型,不仅优化了用户体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也对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能力结构及价值内涵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要求。对于图书馆行业而言,建设一支具备高度 AI 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是赋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核心保障。

1 AI 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重塑

1.1 从文献管理者到知识服务导航者

传统图书馆员的职能主要集中在文献采编、图书借阅管理与基础参考咨询等方面。AI 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员的角色发生巨大转变,信息筛选、知识整合能力成为新的重点。李浩等认为,AI 系统能高效完成图书分类、自动化盘点等基础工作,馆员需转型为“信息导航者”,帮助用户在信息过载环境中精准定位资源 [1]。例如,上海图书馆“图小灵”机器人承担基础咨询后,馆员就将更多精力用于深度学术支持,解析用户研究需求,利用 AI 工具挖掘跨学科资源,指导读者掌握智能检索策略等[2]。这就要求馆员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提供知识服务,成为知识服务导航者。

1.2 从服务提供者到技术协作者

AI 的到来使得“人机协作”新型服务范式应用而生。馆员需掌握 AI 工具运维与数据解读能力,例如:在智能借还系统运行中监控数据异常,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优化馆藏布局等;利用生成式 AI(如 DeepSeek、GPT)自动生成文献综述框架,再由人工校验学术准确性并补充关键观点 [3]。钟坚安认为,这种协作要求馆员具备批判思维 [4],既能利用 AI 提升效率,又能识别其局限性,如版权风险、伦理偏差等,保留服务的人文温度。

1.3 从资源传递者到 AI 素养普及者

随着AI 在科研与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广大读者亟需提升AI 工具应用能力。图书馆员需承担起“AI 素养普及者”的新角色。天津泰达图书馆举办“数智前行,启航未来”AI 智能阅读体验周,提供人工智能、数字阅读、VR 体验、智能应用等领域的 20 余种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智能化阅读装置设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接触和感受 AI 技术 [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通过举办“遇见 AI 阅读未来”人工智能专题书展,向读者普及人工智能知识[6],上海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也积极举报 AI 主题讲座培训,向读者灌输和普及 AI 知识。这要求馆员自身率先完成知识结构更新,从单纯的资源传递转变为知识的普及者。

2 图书馆员AI 素养的核心维度构建

基于钟坚安的素养三元模型 [4], 结合图书馆发展实际,本研究构建了图书馆员金字塔型AI 素养框架:

图 1 AI 素养框架图

2.1 知识层

这个维度需要做到技术认知与规范掌握。技术认知即理解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原理,了解生成式 AI 的运作边界(如 ChatGPT 的语义生成机制)。规范掌握要求馆员熟悉《网络安全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避版权与数据合规风险。

2.2 技能层

这个维度强调的是应用与协同能力。馆员应当熟悉各种 AI 应用工具,能熟练操作智能检索系统、用户画像分析平台,能熟练掌握提示词写法,优化 AI输出质量。不断提高人机协作服务能力,馆员需建立“AI 预处理 + 人工精加工”流程。例如,AI 初步筛选文献后,馆员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内容加权排序 , 对这些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确保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与文献资料是准确无误的[1]。

2.3 伦理层

这个维度核心挑战在于伦理平衡。馆员需坚守三大原则:1. 隐私保护:在个性化推荐中匿名化处理用户数据,限制敏感信息采集。2. 算法公平:定期审核推荐系统,避免因训练数据偏差导致资源歧视。3. 人文关怀:保留人工咨询服务,弥补 AI 情感交互缺陷,以及特殊群体的需要[7]。

3 面向未来的能力提升路径

3.1 建立分层培养体系

构建三阶培养模式:首先是基础普及层:开展 AI 工具通识培训,覆盖ChatGPT、DeepSeek、文心一言等主流应用;然后是专业强化层:按岗位需求定制课程,如采编人员学习智能分类算法,参考咨询员培训知识图谱构建;最后是创新研究层,鼓励馆员参与AI 项目开发中,积极探索AI 的更多创新应用。

3.2 构建实践赋能机制

加强馆际协作,可学习南京图书馆“骨干外派”模式,选派人员至技术领先馆,发达地区馆进行交流学习。鼓励馆员参与学术研究,设立 AI 创新实验室,支持馆员开展譬如“用户行为预测”“古籍智能修复”等前沿技术课题研究。形成激励机制,将 AI 应用成效纳入绩效考核,通过设立奖项和职称评审加分等手段,形成正向激励反馈,提高馆员的积极性。

3.3 完善伦理治理框架

制定《图书馆 AI 应用伦理指南》,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开设“ AI 伦理工作坊”,培养馆员的伦理风险识别能力。让图书馆成为技术伦理的“社区守护者”,在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间建立平衡。

结语:人机共生,共赴未来

AI 不是图书馆员的替代者,而是服务提升的催化剂。未来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智能效率与伦理责任的融合。馆员主动拥抱“知识服务者 + 技术协作者 + 素养普及者”的新角色,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创新,在AI 驱动的信息生态中重塑职业价值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浩 , 左静远 .AI 时代公共图书馆员角色重塑与胜任力思考 [J]. 图书馆界 ,2024,(06):54-59.DOI:10.14072/j.cnki.tsgj.2024.06.010.

[2] 樊晓璐 , 冀宪武 , 何燕 .AI 时代图书馆员发展研究 [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07):148-149.

[3] 胡伟群 , 徐曦 , 石钰莹 , 等 . 生成式 AI 时代图书馆员 AI 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 [J]. 图书馆界 ,2025,(02):38-43.DOI:10.14072/j.cnki.tsgj.2025.02.008.

[4] 钟坚安 . 图书馆员 AI 素养的构成研究 [J]. 图书馆界 ,2025,(01):46-51+82.DOI:10.14072/j.cnki.tsgj.2025.01.007.

[5] 天津:多种“人工智能 + ”场景亮相图书馆 开启 AI 智能阅读新体验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810/c1004-40296334.html

[6] 关于举办“遇见 AI 阅读未来”人工智能专题书展的通知 https://lib. gdupt.edu.cn/info/1002/7482.html

[7] 郭亚军,郭一若,李帅,等. ChatGPT 赋能图书馆智慧服务:特征、场景与路径 [J]. 图书馆建设,2023(2):30-39,78.

作者简介:张苗(1987-),女,大学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智慧图书馆。马智(1988-),女,大学本科,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文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