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实施路径
赵学兰
温宿县第四中学 843100
引言:在当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的出现,为打破这一僵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的整合与实践应用,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特点
(一)任务群的概念及内涵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它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将语文学习的各个要素有机融合。其内涵在于不再局限于单一知识点的传授,而是通过主题式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例如以 “传统文化” 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诗词、了解传统节日习俗等任务,系统地感受语文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跨越学科界限,融合语文、艺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实践性表现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如开展校园小记者采访活动锻炼表达与沟通能力。自主性则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他们能依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自主规划任务完成的步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实施路径
(一)任务群设计策略
1. 基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与任务拓展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中,任务群设计策略至关重要。基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与任务拓展,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核心价值。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深入剖析教材知识点,将其串联成具有逻辑性的任务链条,能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古诗词单元时,深挖诗词意象、情感表达等内容,拓展任务为让学生创作同主题诗词,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设计任务主题
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设计任务主题,能让语文学习更具现实意义。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可提升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比如以 “垃圾分类” 这一社会热点为主题,设计调查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撰写宣传标语等任务,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流程优化
1. 任务导入环节
任务导入环节是开启学习之旅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源泉。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设置悬念,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巧妙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比如在 “奇妙的动物世界” 任务开始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动物大迁徙的震撼视频,然后提问:“为什么动物们要进行如此遥远而艰难的迁徙呢?” 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关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科学分组,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自主探究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走进古典诗词” 学习任务为例,学生分组收集不同诗人的生平资料、代表作品等,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每个学生同时自主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深入赏析,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 成果展示与交流
成果展示与交流是学习成果的呈现与升华。多样化的展示形式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示学习成果。如在 “我爱我的家乡” 综合性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手抄报介绍家乡的美景、美食;也可以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在家乡的难忘经历;还能编排小品,展现家乡的风俗文化。通过这些展示与交流,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思维得到碰撞,语文综合素养也得以提升。
(三)教学资源整合
1. 校内资源的整合利用
校内资源的整合利用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语文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文知识。阅读角则是学生沉浸阅读、积累知识的乐园。例如,在开展 “探索自然奥秘” 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语文实验室,利用实验器材模拟自然现象,如模拟风雨的形成,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角寻找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进行阅读,进一步深化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2. 校外资源的拓展
校外资源的拓展能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更广阔的世界。社区文化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则收藏着历史的记忆和人类的智慧结晶。以 “传承传统文化” 的学习任务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传统节日活动,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欣赏古代书画、文物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在任务中的参与度,能够了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合作能力则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分工协作等情况,能有效评估其合作能力。例如在 “校园文化调查” 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的发言频率,判断其参与度;从小组共同完成调查表格、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能够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教师评价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学习策略。互评则能让学生从他人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共同进步。在 “演讲比赛” 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中,教师可以从演讲技巧、内容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可以思考自己在演讲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紧张、表达是否流畅等;互评时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演讲时的肢体语言是否恰当等 [3]。
结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对其内涵、特点的深入理解,以及基于新课标实施路径的多方面探索,从任务群设计、教学流程优化到教学资源整合与评价体系构建,我们看到了它对传统教学局限性的突破。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推进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完善,将有力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的深度转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潮 . 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含义和特点的解读 [J]. 语文教学通 讯 ,2022,No.1193(09):8-11.
[2] 周 莹 . 不 同 学 习 任 务 群 的 整 合 策 略 探 究 [J]. 教 育 科 学 论坛 ,2019,458(08):34-38.
[3] 陈长征. 引导·参与·组织·评价——奏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16(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