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演化与建设

作者

李巍 戴品强 陈松 吴玉萍

福建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0. 引言

教研室是我国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 是教师开展教学与学术研究交流合作的共同体,是高水平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1]。我国的高等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为教研室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契机。在面向学生 逐渐成熟的基础上,在各学科的交叉、创新和融合下,以数字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实时跨地域背景下出现了面向教师群体协同教研的虚拟教研室 [2]。

2000 年,时任省长的 开启了的数字化转型。而今,以大数据、 等教育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 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新 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 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虚拟教 革类教研室这三种类型。在 202 课程(群)教学类 237 个,是虚拟教 ,解读它的建设意义,分析它的建设 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演化过程

虚拟教研室是具有协同教研的新形态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形式。面向课程(群)协同建设的虚拟教研室面向教师群体,以协同开展一门课程或一个课程群的建设为目标,支持教师通过协同教研和在线课程交流实现课程内涵的丰富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它与时代发展、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以及数字化新技术发展的影响有关,具体演化有以下三个过程。

室是现在大学制度的“基座”担负 室教师集体 果明显。我国 参与式教研制 过程 [3],具有 学科为基、以育 问题,教学改革 趋势使教育教学 教师对教体运行和执行 要结合 市场,重新优化组合功能, 还需要 架构和运行

2)从教研室到虚拟教 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资源建设、 研室演化。2013年以来, 的探索。2015 年,我国开始 践的进行累积了素材。2017 和更加接地气的应用。新冠 现和新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出现 究改革这三类虚拟教研 的教学研究实践活 式的需要,是 与教学矛盾具有 SOPC 基础上对“互联网+”时代基层教学组织的 种安

3)数字化建设 所引发的冲动力导致现阶段虚拟 现为:虚拟不足;虚育教学深融合 化技术发展与生产力的作用 心的教学主体地位, 通过成果导向来评价 的变革,探索教育教学组 织形态和大数据 联网新技术 间的关

图1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演化过程

2 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意义

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研究对破解高校科研与教学矛盾局域重要意义,并就数字化理论视角及组织创新探索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梳理出建设意义如下:

1)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新发展格局的主要任务是增强教育发展的新动能。虚拟教研室是组织和协调各项教学工作的平台,肩负履行行政会议和相关文件传达的相关职能,数字技术可以推动各类教学要素快捷流通,各类教育主体加速融合,打破时空限制,帮助教育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校、跨区域性发展。同时,在课程群的建设中将专业和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延伸教育相关产业,畅通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循环。

2)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教育的新体系。数字化作为新型的教育元素,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面向数字化的虚拟教研室是讨论和研究教学的中心,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在运行上注重教和学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传统教研模式进行重新优化和组合,避免了传统高教改革过程中重硬偏软的特点。这不仅是新的教育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教育模式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

3)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形成国家国际教育竞争新优势。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程教育已经处世界工程教育第一方队,而数字技术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虚拟教研室是增进教师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改变教研室的逻辑架构,发挥课程群在该学科和专业类教师中的融合和促进作用,充分将“互联网 +′′ 与人工智能重塑到高等教育环境中。采用新的融媒体技术,不断提升专业学术讲座、报告会等相关载体在课程群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方面的自立自强,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国家教育竞争的优势。

4)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健康发 构筑新型高教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学科交叉,学科融合是当前社会科技发展新的趋势, 虚拟教研室是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阵地,数字化区域性课程群虚拟教研 跨组织的协同教研活动是保障国一流建设和“四新”建设质量的关键,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先导性工作的重要抓手。

5)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健康发展,是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引擎的现实需要。虚拟教研室具有累积性的特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改变它的运行模式,不仅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在依托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产教协同育人、跨校课程共建、校企联合培养等项目的教学资源和成果进行不断的累积和叠加,协同教研模式创新化和机制固化常态化,以创新来驱动发展,成为新的引擎,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6)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健康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虚拟教研室具有共建共享的特点,它不仅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教师群体的跨区域跨校协同教研活动,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了有效的共赢平台;更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意识形态,教学课件和案例库等优质教学内容及教学成果可以实现共建共享,有利于提升教育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造福更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 足进 高校 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虚拟教研室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高等教育 向课程群的虚拟教研室中,教师可以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 传统编制的限制。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组织制度方 影响,对高校治理体系改革,加快高校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速实现的过程。

图2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意义

3 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内容

从课程群角度出发,围绕着“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强化教师培训”这四个重点建设任务讨论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内容。

1)创新教研形态。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需要从立德树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及虚拟教研室的激励化和提升化的正向作用,同时避免其口号化和标签化的不良影响。具体在课程方面,因其呈现的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一种复杂的内在网络关系,需要研究将数字化作为新型的教育元素,不断将形成课程群信息资源和教育资源融合嵌入式结构系统。在成果评价方面,要建立精准的日常在线教研数字化资源库,设计并完善多源数据的教研采集和综合评价方式新形态,聚焦真实数字化的力量,更好地在评价系统中实现科学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与此为基,不断形成和构建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面向数字化的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价值体系、功能体系和运行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一流大学和教育强国的建设。

2)加强教学研究。面向数字 ,避免工具化和模式化。要充分利用好数字化平台载体进行充分 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深入探究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 成原因。要探索区域性与课程群之间的利益分配,构建完成合理 每门课程的建设与课程群整体的建设目标一致,同向同行。要认真 学的主阵地中,通过课堂的改革进行教育的革新。

3)共建优质资源。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需要多方面的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同时要降低其趋同化和分流化的消极影响。要面向区域发展,研究以建设国家一流金课为载体的基于课程群的联编教材、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思政、授课计划、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库集、案例库集、实验实训集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为虚拟教研室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源泉。

4)强化教师培训。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是培育师资,提供该类课程群教师的技能升级的快速纵向通道,这里需要注意降低其功利化和虚荣化的不良影响。要根据高校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适度调整教师评价系统中教学和科研的比重。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教师特征数据、教研心理数据、教研行为数据、教研成果数据…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重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角色、提升个人数字化素养、增强该类课程群教师群体研讨能力,进而实现从片面的教学评价向融合的教学转变。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室 个演化过程,通过结合数字化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特点, 育及社会发展中的七个作用,从建设内容的四个任务出发,解决了面向数字化课程群虚拟教研 程中的问题,为数字化赋能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线,助力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建潮 , 吴淑英 , 张春秀 . 虚拟教研室:高校基层教研组织创新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11:64-69.

[2] 桑新民 , 贾义敏 , 焦建利 , 等 . 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中国高教研究 , 2021,11:91-

[3] 洪志忠 . 高校基层教研室的演化与重建 [J]. 大学教育科学 ,2016,3:86-92.

[4] 刘雨 . 试论高校虚拟教研室的内涵、价值与建设 [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2:71-74.

[5] 战德臣 , 聂兰顺 , 唐德凯 , 等 . 虚拟教研室 : 协同教研新形态 [J]. 现代教育技术 ,2022,32(3):23-31.

第一作者简介:李巍(1981 -),男( 汉),连城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 :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面向数字化区域性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研究

(FJJKBK22-080) ;省级虚拟教研室 - 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理工大学教改项目:以虚拟教研室为载体推进高等教育(2024JG015) ;理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项研究项目:材料类创新研究型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