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容倩
武汉市临空港育才幼儿园 430040
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既可培养幼儿劳动技能和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又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责任感养成。但是在实践中,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存在几个问题,一,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生活的场景真实性;二,教师指导方式单一,幼儿参与度低;三,评价方式单一,很难反映出幼儿劳动能力与综合素养。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和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生活教育理论与幼儿劳动教育的关系
(一)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生活教育理论提倡把教育同个人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以生活经验为本,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教育不仅是在进行知识传授,也是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锤炼,教育的内容应该基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使得学习有实在的意义,以及可以付诸实践。生活教育提倡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通过使儿童置身真实的或虚拟的日常生活情境去体验、探索、反思,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生活教育理论给幼儿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做了指导,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以期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提高。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劳动教育的指导作用
生活力之于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能力,教师设计紧密联系生活的劳动任务,能够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力。首先,强调教育应该依据儿童的经验来进行,教育内容也应接近日常,并要保证其真实和实践性;其次,在理论上倡导儿童为主体,通过自主参与和实践活动发展综合能力及品德,劳动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生活教育理论注重教育过程的体验性和交互性,为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给教师提出指导,让幼儿从真实的生活实践中习得、体验和发展,从而实现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目标。
二、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情境
把劳动教育放在生活情境中,是依据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途径。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劳动情境,把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幼儿就会在熟悉的情况下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把日常生活融入劳动活动中能增加真实性和趣味性,促进主动实践与探索,让孩子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学到更多 [1]。老师在劳动教育中要安排科学地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使劳动教育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自然组成成分,做到生活和教育的有机统一,并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例如,让幼儿完成整理玩具、摆桌椅、打扫教室等实际任务,把孩子置身于熟悉的环境中来完成实际操作。由此日常生活场景,让幼儿把抽象的劳动观念与生活行为对应联系起来,形成直接认识。日常化劳动任务增强了活动的真实性、趣味性,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和责任意识的形成。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与引导让幼儿明白劳动的意义、过程和规律,并且将劳动教育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劳动的知识、能力和品格三者的发展。
(二)设计多样化劳动任务
设计多样化的劳动任务是提高幼儿劳动教育实效的重要方法。多样化劳动任务包含自主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劳动,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分层次设计,保证任务可行又具有适度挑战。用多样化任务,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下体验到劳动的过程,引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主动探究、能力扩展。同时任务设计要以培养幼儿综合素养为目标,包含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使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学习,同时关注能力发展,并形成有效教育闭环。
例如,老师安排不同的劳动作业,有个人生活能力自理任务(整理书包、清理书桌)、合作性任务(小组美化角隅、栽种花草)、创作性任务(制作手工劳动作品或组织小型活动)。不同的劳动任务使幼儿在各种情景下体验劳动过程,既能学习技能,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任务设计应该递进合理,既有一定的操作性,又能提供适当的挑战,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积极的劳动观,而且通过任务完成的过程,逐渐地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
(三)强化幼儿主体地位,鼓励自主参与
强化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任务驱动和生活教育理论结合的主要观念。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独立做出决策,从而培养其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该以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制定目标、提供资源、给出及时提醒的时候,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使其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及良好的品格 [2]。自主参与不但增强了幼儿的学习体验和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例如,在教室劳动或养护小植物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劳动程序、确定工作关系、决定劳动方法。幼儿通过自主决策,在劳动过程中得到掌控感、责任感,从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以及自我效能感。教师更多地充当引导者、支持者角色,在适宜的时候做出提醒而不是直接干预,让孩子们去探索和操作,在探索与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参与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动手能力,也能促进责任意识、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系统化和有效性。
结论:
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劳动教育,通过情境化的布置、任务多样的形式以及主动参与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未来的幼儿园要更加深入地落实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注重活动与生活的结合,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此外,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家园共育机制,形成科学、系统、可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为幼儿全面发展及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有效保障,让劳动教育得以持久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娜 . 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幼儿园“劳动社”项目活动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5,(19):61-63.
[2] 陆留霞. 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班本课程评价的实施策略[J].山西教育 ( 幼教 ),2025,(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