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生态系统调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胡琴
四川省剑阁中学校 628300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总书记亲自到翠云廊考察,提出要大力保护像翠云廊这样的古树群。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翠云廊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是古蜀道金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规模宏大的古柏群而闻名于世。这些古柏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独特的生态景观。近年来,随着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总书记亲自到翠云廊考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翠云廊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因此,对翠云廊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对于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翠云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其生态价值,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为翠云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翠云廊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呈“人”字形分布,北至昭化古城,南抵南充阆中古城,西达绵阳梓潼大庙山,总长 300 余里。区域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 16% ,年降水量约1000 毫米。土壤类型主要为壤土,透气性和保水性良好,适宜柏树生长。翠云廊现存古柏7778株,平均树龄105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古柏林。
2.2 研究方法
1. 实地调查:采用样方法对翠云廊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在不同地段设置样方,记录植物种类、数量、高度等信息。同时,通过样线法对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种类和数量。
2. 文献分析: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了解翠云廊的历史变迁、古柏种植与保护传统,以及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评估生物多样性水平。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模型,对翠云廊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量化评估。
三、翠云廊生态系统特征
3.1 生物多样性
1. 植物多样性:翠云廊内植物种类丰富,除了大量的古柏外,还包括桤木、青冈、楠木等乔木,以及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古柏作为优势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高大的树冠为其他植物提供了遮阴和栖息环境。
2. 动物多样性:翠云廊为众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常见的动物有鸟类、松鼠、蛇类等。鸟类种类丰富,包括啄木鸟、喜鹊、画眉等,它们在古柏上筑巢、觅食,对控制害虫数量、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翠云廊内还发现了一些珍稀动物,如豹猫等,表明该区域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3.2 生态服务功能
1. 保持水土:古柏发达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据估算,翠云廊古柏林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约 [X] 吨,有效保护了周边土地资源,维持了土壤肥力。
2. 净化空气:翠云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研究表明,该区域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良好的生态保健功能。
3. 调节气候:古柏林能够调节区域气候,夏季降低气温,冬季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同时,树木的蒸腾作用还能增加空气湿度,促进降水,对维持区域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与旅游:翠云廊作为历史文化遗迹,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历史文化、亲近自然的机会。
四、翠云廊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
4.1 人类活动干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翠云廊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游客的踩踏、攀折等行为对植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此外,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活动等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干扰,如道路建设破坏了动物栖息地,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土壤和水体质量。
4.2 病虫害威胁
翠云廊古柏面临着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如蜀柏毒蛾、柏肤小蠹等。这些病虫害会导致古柏鳞叶枯萎变黄、脱落,破坏树体的输导组织,加速古柏枯死。2019 年,拦马墙区域曾经暴发了蜀柏毒蛾虫害,给古柏生长带来了严重影响。
4.3 生态系统退化
由于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人类活动影响,翠云廊部分区域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如林下灌草种类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等。人工柏木林的扩张也对古柏生长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人工柏木林与古柏的树冠相互交叉重叠,遮挡了古柏所需的阳光,导致古柏下层树冠严重枯萎。
五、保护建议
5.1 加强管理与监测
建立健全翠云廊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规范游客行为,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2 病虫害防治
加强古柏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利用卫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遥感影像数据,精准获取受害植株信息,实现对病虫害的动态监测与预警。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古柏健康生长。
5.3 生态修复与恢复
针对生态系统退化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工作,通过补植乡土植物、抚育管理等措施,增加林下灌草种类,提高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肥力,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同时,对影响古柏生长的人工柏木林进行合理抚育,保证古柏获得充足的阳光和生长空间。
5.4 文化与生态协同保护
充分认识翠云廊的文化与生态价值,将文化保护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翠云廊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通过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翠云廊的保护意识,促进文化与生态的协同发展,实现翠云廊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六、结论
翠云廊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该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着人类活动干扰、病虫害威胁和生态系统退化等挑战。通过加强管理与监测、病虫害防治、生态修复与恢复以及文化与生态协同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翠云廊生态系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使其继续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做出贡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翠云廊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生态服务功能的量化评估方法,以及保护与利用的最佳模式,为翠云廊的长期保护提供更坚实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