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即兴弹唱能力的训练过程与技巧探索
田大地
郑州科技学院
当前国内从事音乐及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钢琴即兴弹唱课程。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格外注意:钢琴即兴弹唱中的“弹”与“唱”是紧密连接的整体,两种能力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而在具体的训练中,研究中认为应先将两种能力的训练分开,待学生充分具备这两方面能力的基础上再进行融合训练,能够达到最理解的训练效果。而关于钢琴即兴弹唱能力训练实施与技巧使用,具体建议如下:
1. 钢琴伴奏编配训练对策分析
钢琴即兴弹唱能力的形成,首先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钢琴伴奏编配能力,而在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时,可以围绕和声、织体两方面展开。
在开展和声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应先组织开展理论知识层面的训练。根据钢琴演奏理论研究成果,钢琴键盘的和声主要包括弹奏西方主流钢琴曲时经常使用的各种和声,以及五声性调式歌曲常用的和声。为此在和声训练部分,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主要训练内容,确保能够建构学生钢琴伴奏即兴编排的基础。理论训练中,教师具体可以采用和声演示、代表音乐作品鉴赏等训练技巧,带领学生聆听感受由这些和声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特点,并通过教师演示详细了解这些和声的演奏方法。后续的和声实践技能训练中,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最基础的音型弹奏技巧训练,如左手弹奏、弦音级、右手弹奏技巧训练。之后待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基础技巧之后,开展左手流动低音织体训练。最终引导学生双手配合,开展三层次织体手法训练。而且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参考歌曲风格选用适当的伴奏织体,以求在训练中精确表现歌曲的艺术风格特点。
而在开展伴奏织体的训练时,当遇到对钢琴演奏程度的要求较高的难题时,如八度的演奏需要手腕与手臂的默契配合,为此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手臂力量及手腕灵活程度,指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手部力量与协调性的训练;而琶音演奏要求演奏者有出色的手指调度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手指灵活性训练。而在开展以上内容的训练时,教师还需要同时配合作品详细信息的介绍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立足歌曲素材,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创作者的艺术创作理念,以及其常用的和声技巧、织体手法等,由此指导学生更多积累伴奏素材。
2. 歌唱训练对策分析
钢琴即兴弹唱能力训练中“唱”部分的训练要注意的内容有:第一,学生要在训练中掌握科学的声乐发生原理。第二,学生要通过训练掌握正确坐姿演唱技巧。第三,学生要通过训练掌握演唱时正确的呼吸方法。
根据以上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在开展歌唱训练时,教师首先针对歌唱发声原理的训练需要,将歌唱发生拆分成发生时身体呼吸、发音、腔体共鸣与咬字 4 个单元,由此帮助学生更系统了解歌唱发生时的生理变化,从而更深入了解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为学生开展更进一步的歌唱训练奠定基础。其次,针对学生钢琴即兴弹唱的演唱坐姿训练时,教师在进行标准坐姿指导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关联先前训练中掌握的发声原理,让学生在训练中以标准坐姿演唱的基础上,自主寻找最“舒服”的发声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全程弹奏歌曲伴奏,不断夯实学生弹唱结合的表演思维,这也能够为后续弹唱融合训练创造先决条件。最后,针对学生演唱时呼吸处理能力的训练中,教师应专门组织学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控制呼吸的能力。由此,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开展看谱唱词、声乐演唱技巧等专项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主动运用先前掌握的呼吸技巧,与钢琴伴奏结合演唱出更自然、动作的歌声。
3. 弹唱融合训练对策分析
在完成以上弹与唱部分的训练,学生充分掌握相关能力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弹唱融合训练。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弹唱能力发展的均衡与相互衬托。
具体的训练过程中:第一,在进行钢琴与歌声音量训练时,教师要明确弹与唱的主次关系,将唱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由此,在弹唱中,当歌曲旋律声部比较突出时,要适当降低钢琴伴奏的音量、而在歌曲过门或前奏的演奏中,旋律应更充分体现情感表达的作用,这时可以适当上调钢琴伴奏的音量。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就此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演唱主动进行钢琴伴奏音量的调节,强化二者协调。第二,演唱伴奏融合音准训练中,大部分情况下采用无旋律伴奏的形式。根据此,教师在指导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就钢琴与弦的编配,以突出旋律与弦的连接为第一要义,由此为学生弹唱融合中保持音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第三,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歌曲曲式分析的训练。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即兴弹唱之前快速浏览乐谱,以解读课文的形式分析乐曲的结构。而学生在解读乐曲结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是科学划分乐句,通过指导学生科学划分乐句,辅助学生建构歌曲与伴奏之间关系的科学认知,为学生自主融合弹唱提供思维指导。其次是融入自我感知,以演唱为基础对伴奏进行自主调整。在钢琴即兴弹唱中,基于演唱优先伴奏的原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乐句内涵的理解,对伴奏曲调进行自主调节,以此建立歌曲演唱与伴奏演奏艺术表现的协同,让学生的即兴弹唱艺术表现力有实质性提升。最后,优化弹唱情感表达训练。弹奏与演唱需要保持一致,钢琴伴奏烘托乐曲的情感表达气氛,在歌唱时才能够有更好的表现。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弹唱融合训练时,要指导学生开展曲式结构分析,由此使学生建立对即兴弹唱歌曲情感表达体系更为深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深入探究歌曲素材创作的各个维度的背景,分析作品的含义,最终达到即兴弹唱中情感与风格的完整统一。
结束语:综上所述,研究中围绕钢琴即兴弹唱能力训练技巧应用及可行的对策,具体从弹与唱的独立训练,再到二者的融合训练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实践路径,由此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完善的训练组织方案与训练技巧应用指导。钢琴即兴弹唱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但形成这一能力也需要学生付出多方面的努力,科学认知弹唱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核心指导接受专业训练,形成这方面的能力。而作为教师,则要围绕学生对弹唱关系认知的优化,按以上策略推进训练教学。
参考文献:
[1] 吕芬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的即兴弹唱教学研究 [J]. 大众文艺 ,2021,(18):131-133.
[2] 郭洁 . 音乐教育核心技能“即兴编配自弹自唱”技巧解析与教学训练 [J]. 岭南音乐 ,2021,(06):32-35.
[3] 赵晨泉 . 科尔曼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钢琴即兴弹唱中的应用与实践——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 [J]. 新西部 ,2022,(Z1):148-150.
[4] 刘戈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的即兴弹唱教学策略研究 [J]. 戏剧之家 ,2023,(14):175-177.
[5] 武晓亮 .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 ( 本科 ) 钢琴即兴弹唱能力提升教学范式研究 [J]. 齐鲁艺苑 ,2025,(04):30-34.
田大地,男,河南郑州人,汉族,1992.01,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