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孟娜

宁阳县实验小学 271400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体现了教育理念从单一学科教学向综合素养培育的根本转变。融合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字词句篇的孤立学习,而是与其他学科形成有机联系,在知识交融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学策略创新成为融合发展的核心要求,教师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在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语文学科价值的最大化体现,学科融合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1. 学科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策略

1.1 语文与科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有机融合路径

语文与科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有机融合路径需要建立在两个学科共同的认知基础之上,实现知识结构的互补性整合与思维方式的协调发展。以《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为核心,科学知识为语文理解提供认知支撑,学生在理解课文描述的地球资源有限性时需要具备基本的地理科学常识,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地球结构、大气层组成、水循环原理等科学概念,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表达的环保理念,科学认知与语文理解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语文表达为科学概念的理解提供语言载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仅要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更要学会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环保观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 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学生在语言品味中加深对环境脆弱性的认识,语文的表达功能与科学的认知功能实现深度融合。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融合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既要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机制,又要运用语文思维表达对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在读写实践中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培育[1]。

1.2 语文与艺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协同整合方式

语文与艺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协同整合方式需要建立在两个学科审美特质的共通性基础上,实现文字艺术与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的深度融合。以《望庐山瀑布》教学为核心,视觉艺术资源的融入丰富语文教学的感知维度,教师运用山水画作品展示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学生在欣赏画作中感受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再回到文本理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的诗意表达时,视觉印象与文字描述相互印证,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具体。音乐艺术元素的引入提升语文教学的情感感染力,教师选择与诗歌意境相符的古典音乐作为教学背景,学生在优美旋律中朗读诗歌,音乐的韵律感与诗歌的节奏美形成和谐统一,诗歌的音韵之美在音乐艺术的烘托下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中得到升华。表演艺术形式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学生运用动作、表情、语调等表演手段演绎诗歌内容,在表演过程中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体验,表演艺术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活力与创意,学生在艺术表现中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语文教学在艺术资源的协同整合中焕发出新的教育活力。

2. 学科融合视域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2.1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需要以真实问题为驱动,构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的学习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核心,项目主题设计体现跨学科特征,教师设计 "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 项目,学生既要运用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学习课文中描述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语言表达方法,又要运用科学学科知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要求,还要运用数学学科技能统计家乡的植被覆盖率、动物种类数量等数据信息,语文阅读为项目实施提供方法指导,科学知识为调查内容提供理论支撑,数学技能为数据处理提供工具保障。项目实施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需要运用课文学习中积累的描写方法撰写调查报告,将观察到的自然景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巩固语文表达技能,同时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建议,语文表达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在项目实践中得到协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得到全面提升。

2.2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融合教学中的构建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融合教学中的构建需要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建立涵盖多学科能力的综合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学生在融合学习中的发展状况。以《慈母情深》教学为例,评价维度的多元化设计体现在对学生语文能力、情感素养、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查,教师不仅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要评价学生在制作母亲节贺卡时体现的美术技能、在编写感恩主题小剧本时展现的创作能力、在开展孝敬长辈实践活动中表现的道德品质,评价内容从单一的语文知识掌握扩展到综合素养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参与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全面,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同伴互评促进合作学习,教师专业评价提供权威指导,家长参与评价增强家校协同,多方评价主体形成立体化反馈网络。评价方式的灵活性适应融合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运用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汇报、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在朗读表演中展示语文素养,在手工制作中体现创新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展现综合素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多元平台,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将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持续发展完善。跨学科教学模式将为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完善教学内容整合机制,创新教学方法应用模式,为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 应 群 . 小 学 语 文 跨 学 科 教 学 探 微 [J]. 基 础 教 育 论坛 ,2025,(13):14-16.

[2] 郑丹 . 小学语文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J]. 智力 ,2025,(17):181-184.